第22章 清末之吾辈爱自由(22)(1 / 4)

抵达京城后,也并不意味着乐景就可以成功入学。

因为这个留美预备班还没设立

只是朝中有几个洋务派的大人放出了风声, 想要成立留美预备班, 然后向圣上递交了奏折。

这件事在朝野引发了轩然大波, 引来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

一时间围绕着要不要派幼童留美一事,两排人马开始进行论战, 什么时候洋务派说服了皇上,什么时候这个留美预备班才能成立。

乐景所在的历史,直到1871年,这个留美预备班才在上海成立。

但是这个世界其实是一个平行世界, 起码后世的史书上是没有季淮璋这个人的, 他也说不准这个世界的留美预备班会不会提前成立, 所以季淮璋一邀请,他就千里迢迢赶过来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 他想要在去留学前,好好用脚丈量一下这个国家, 用眼睛亲眼看一看这个国家人民的苦难, 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所以在差不多把京城逛了一遍后,乐景打算去其他城市旅行, 他的目标是赶在留学前, 把北方几个州府都看一遍。

考虑到这个时代不安全, 他打算雇几个护卫做保镖。

他这个想法得到了顾图南的热烈支持, 强烈要求同去。

顾图南这个不着调的性格会跟着乐景不奇怪, 让乐景惊讶的是, 刚认识没多久的季鹤卿竟然也要一起同去。

“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仙风道骨的少年一脸憧憬,笑容恣意,意气风发道“我想成为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

乐景

季鹤卿抬起右胳膊,在空中比划了几下,“若天下不平,我以剑平之”

乐景原来是个中二病。

季淮璋对这个小孙子也很是头痛,在听到季鹤卿要跟着乐景一起去“行侠仗义”后,他悄悄把乐景拉在一边,不好意思地叮嘱道“这小子脑子不太好使,麻烦你费心多照顾了,他要是拧巴了,”季淮璋冷酷无情地说“就直接把他打晕拖回去吧。”

乐景

不管怎么样,乐景他们三个少年人,就在几个护卫的护持下出发了。

他们的第一站就是冀州府。

冀州拱卫京师,历来都是重镇,首都津市是更是最早的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是洋人在华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所以这里比较西化,不像孟县洋人都是稀罕物种。

只是以乐景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此时的津州府整体看起来还是落后贫穷,后世的乞丐穿的都比这里的穷人体面。

乐景他们在冀州府停留了差不多两个月。

这两个月里,季鹤卿天天和顾图南跑出去路见不平行侠仗义,乐景则是用笔仔仔细细写下了自己的旅途见闻,百年以后,这些会是重要的文史资料。

然后,就在乐景他们即将启程离开冀州的时候,津市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案件,直接导致了法兰西,英吉利,美利坚,俄罗斯,比利时,西班牙,普鲁士七国的军舰开到了华夏内海对清政府发出开战威胁,惹得朝廷动荡,举国上下人人请战。

那起案件在最初其实是有预兆的。

当时乐景他们正在长平县,从走南闯北的脚商那里听来一个最近在津市流传甚广的谣言

“吓死人了津市的洋人收养孩子是为了做药材”

乐景当然不会把这种荒谬的谣言当真,当时在孟县的时候,不是也流传着传教士办学是为了挖掉小孩子的心肝之类的谣言吗

只能说华夏人民就连编造谣言方面的想象力都大同小异。

乐景不以为意笑道“有证据吗”

脚夫信誓旦旦“还要什么证据死人那是明明白白能看到的就在津市洋人开办的育婴堂,他们害死了几百个小孩儿而且城里还有好多小孩儿丢了的,全城的人都说小孩儿们是被洋人抓起来挖心挖肝入药了”

乐景皱起了眉。

脚夫说的事,和他在时局新闻里看到的新闻有出入。

时局新闻里说受夏季疫病影响,修女开办的育婴堂死了三四十孩子。关于津市孩童失踪一事,时局新闻里也有简单提及,但是只是笼统地说有某年某月某日有孩子失踪,疑似拐卖之类的。

晚清天灾连绵,底层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所以乐景之前只是扫了一眼就过去了。

可是现在从脚夫这里,他发现孩童普通的失踪和病死事件,却滋生了可怖的谣言。

谣言能从津市传到长平县,足以说明流传多广,多得人心。

乐景眼皮一跳,有种不祥的预感。

季鹤卿也紧皱眉头,困惑道“这不符合逻辑啊,传教士信奉的是上帝,很多人甚至是打了你左脸还要把右脸伸过去,怎么可能会杀小孩子做药材呢”

顾图南也觉得这件事充满了蹊跷。

乐景身为记者,没有人比他更明白谣言的可怖之处了。历史上无数战争因谣言而起,无数国家因谣言而诞生或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