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了一口气。
他没吃东西,卧在后面小榻上睡了一夜,次日考生从考场出去,沈羲和望着橙红色的太阳,顿了片刻,提起脚步往家走。
会试一直到二月十五日,最后一场考完,考官把试卷收走,在考场等一晚,三月初成绩就能出来了。
周围有吃东西的声音,翻身的声音。
天色已晚,沈羲和却没困意,他双手交叠放在小腹上,心里数着时辰,明日就能回去见顾筱了。
广宁
沈大娃跑的飞快,手上拿着一封信,可算到了家里,他喘了两口气,赶紧跑进屋,“奶,奶”
周氏刚把三丫哄睡着,瞪着眼睛冲大娃喊了一句,“小点声,你小妹刚睡着,都多大人了,一点稳重气都没有。”
沈大娃咽了咽口水“奶,从盛京来的信。”
周氏愣了一下,“快给我看看”
周氏能认不少字了,大估摸的能看下来。
顾筱说他们收到信的时候,沈羲和估计已经考完了,三月初放榜,三月十五殿试。
他们都安顿好了,也租了房子,一切都好不必挂念。
周氏抬起头道“大娃,你小婶让咱们三月初就去盛京。”
住县城就够好了,去京城,那得多好。
大娃凑过去把信看了一遍,“说的是进三月就去,半个多月就能到,小婶说这样能赶上殿试放榜。”
周氏是母亲,放榜的时候她怎么能不在。
周氏拍拍胸口,“了不得了不得”
有举人功名就不错了,要是中了贡士,真是光耀门楣。
沈家祖祖辈辈都在地里刨食,可算是走出
来了。
这十多年,种地赚钱,现在条件好了,沈大娃兴许已经忘了以前的苦日子,但周氏还记得。
侍奉公婆,生子分家,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可算是熬过来了。
大娃掐了一把自己的胳膊,“奶,咱们去吗”
周氏道“去,怎么不去,你小叔去赶考,考成啥样都得看看。”
周氏心里有谱,和沈老爷子商量之后当晚就把大房二房喊到正屋说话。
“小小他们已经到盛京了。”周氏盘腿坐炕上,背挺的笔直,“大娃,你把信念一遍。”
大娃嗯了一声,把信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屋里黑,他在灯下读的。
信读完,陈氏李氏脸上漫上喜意,倒是沈大郎沈二郎沉稳些,挠挠头问了句,“这是考上了”
大娃嘿嘿笑了两声“没放榜呢,刚考完,不过小叔功课一向好,肯定能中。”
这话没差,沈羲和从小功课就好,从不用操心。
沈大郎道“娘,咱们要举家搬到盛京去”
他们连省城都没去过,就要去盛京了。
周氏点了点头,“去是得去,但咱们一家不能都去,都去,生意还做不做了。”
陈氏当即道“娘,食肆可不能关了呀。”
一月能赚十几两银子,关了可不亏大了。
李氏看看婆母,又看看大嫂,说实话,她不是很想去盛京,舟车劳顿,三丫还小呢。
可是不去的话,忙一天,怎么照顾孩子。
周氏嗯了一声,“不能关,生意得做,盛京是什么地方,处处都得用钱。到盛京了,咱们不能好吃懒做,指着三郎养,咱们一家子好好干,日子才能做好。”
几人齐声道“娘说的是。”
周氏看着几个小辈,儿子儿媳也老了,不知不觉孩子都这么大了。
还是现在日子好了点,才没以前那么艰难。
周氏侍奉过婆婆,吃过不少苦头。所以自己当婆婆了才不想那样,她不说对两个儿媳多好,但也没差过。
大半辈子都这么过来了,现在日子才一点点好起来。
大娃到了议亲的年纪了,亲事不能再拖了。
大丫也是,哪个都不能拖,周氏也想给孙子孙女
谈门好亲事,可是得相配。
周氏道“老爷子留在家,等春种之后再去盛京。食肆就交给二郎,忙不过来了雇人做。”
沈老爷子点点头,“这是我和你娘的意思。”
李氏看了沈二郎一眼,“娘,那我”
“老二媳妇去盛京,等食肆安顿好了,二郎再去。”周氏这么做有自己的考量,家里得留个男人,沈大郎只会做木工,只有二郎知道怎么做面。
一直留在广宁也不行,等雇了人,食肆走向正规就去盛京。
其他人都去,尤其是几个孩子。
李氏想留下,“娘,我留下来帮二郎吧。”
周氏道“你留下,三丫怎么办,大丫咋办,也不搁脑袋想想。”
沈二郎拍拍李氏的手,“你跟着娘,我把食肆安顿好,就去盛京了。”
李氏哎了一声,“我听娘的。”
周氏“这几天把东西收拾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