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第 176 章(1 / 3)

进入腊月里,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孟姜和徐习之大婚的日子。

为了庆祝二人成婚,燕北王与孟姜商量后,决定免除整个燕北百姓一年的赋税,还在大同城施了三日的馒头夹红烧肉,并连续施粥两个月。

有这两个月的施粥,足够穷人们过个安稳的冬天。

大婚这一日,两人的婚礼得到全城百姓的祝福。吃了喝了,大家本来就爱戴燕北王,如今更是跟不要钱似的说着好听的话。

唯有孟奎一家子远远围观,眼里淬着毒一般。

孟姜舍得花费一大笔钱给全城人施粥两个月,却不舍得为他生意帮一点忙,哪里还有一点父女亲情

孟茴冷嘲热讽道“爹爹当孟姜是亲闺女,把我和弟弟的好东西全都拿出给她,可惜人家根本不当你是亲人呢。”

热着脸讨好闺女,可惜人家连冷屁股都不给,丢人

孟奎瞪了一眼孟茴“你要是有本事,我也讨好你。”

孟茴眼窝里都是泪,这个家根本不像家,倒像是尔虞我诈的商界,她突然特别想念亲娘。

孟姜可顾不上别人的心情,她新婚头三天根本没下来床,连吃饭的时间都是匆匆而过。

因为大龄男青年徐习之可能干熬了太多年了,老房子着火一发而不可收拾。

不过形势由不得他,大婚第四天上,京城那边传来八百里加急消息,先帝驾崩了,如今登基的是当初的赵王。

这消息简直石破天惊。

先帝年刚四十,正是壮年,而且膝下明明有六个儿子,为什么最后登基的却成了先帝的幼弟赵王

徐习之气得咬牙切齿,骂新皇这是成心给他添堵。

他实在舍不得下床,却被孟姜一脚踹了下去。

钻木取火都没有这么猛的,孟姜这几天实在受够了,正好借机将人赶走。

徐习之十分幽怨,他觉得自己老腰还挺硬实,完全可以再战一个月

不过他也不是那种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糊涂蛋,自然知道事情有急有缓,只能聚集幕僚去了议事厅。

当初太祖打下江山,异姓王只封了三个,东安王、西秦王以及燕北王。

只是随着形势发展,那两个异姓王都因为各种各样原因消失了,如今只燕北王一家异姓王而已。

也因此燕北王成为了皇帝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其实燕北王关心的不是谁登基,而是新皇登基后,那么所有的藩王以及他他这个异姓王必然会去京城觐见。

这个赵王从来不是什么善茬子,他是当年老皇帝的宠妃所生,很得皇上宠爱,当年还差点登基为帝。

可惜帝老子幼,最终还是太子作为正统在太后以及外戚扶持下磕磕绊绊登基。

只是当时的太子是个还算仁慈之人,再加上想获得一个好名声,登基后竟然没有为难赵王,甚至将他放归封地。

徐习之觉得,这种仁慈帝王对百姓来说总体还是好的,至少不折腾,能让老百姓过个正常日子。

可这种仁慈必须建立在有手段基础上,否则就容易成为政治上的牺牲品。

这几年徐习之一直在旁观皇子和各地藩王,早就觉得这个赵王有狼子野心,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之前赵王还曾派人来燕北游说,打着结交的幌子,实际上不过就是想壮大军事力量。

而徐习之知道太平盛世若是造反,那必然是遗臭万年,所以他始终隐忍不动。

现在赵王如愿上位,但愿他是个安稳的,因为徐习之其实并不想拿百姓和军队来冒险。

但如果新皇想削藩,那他燕北也不是好惹的。当年东安王和西秦王被弄死,皆是兵权先被人削减后才导致的。

而燕北不同,因为要对抗塞外蛮族,所以一直是守护江山主力,也因此一直有借口屯兵屯粮。

京城一直想塞监军过来,可惜最后要么死要么投诚,最后不了了之。

因为与京城关系实在太过微妙,幕僚们都不敢掉以轻心,仔仔细细将如何进京,如何应对危机,以及万一出现各种情况后的应对措施,大家一一制定了完全计划。

从天明议到了第二天天亮,徐习之才回到了暖烘烘的被窝。

他忍不住感叹“自从娶了媳妇,真想一刻都不分离。我原来最看不起这种儿女情长的男人,到了自己才知道情之所至,也知道什么叫身不由己。”

徐习之紧紧抱住孟姜“我若是万一回不来,你会不会帮着我守护燕北”

孟姜将他一脚踹开“现在立刻睡,只给你一个时辰,然后咱们去演练场,我要让那帮兵油子们见识见识他们女主人可不是好惹的。”

“你若真敢死在京城,我才不会替你守护燕北,我直接让燕北改姓孟,我自立为王不是更美”

徐习之“”他就知道

“王妃大人,你若想要燕北,我立刻就让大军棋子全部换成孟”

孟姜捏住徐习之的下巴“我不稀罕,我就喜欢自己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