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红楼(61)(2 / 3)

他们听了后,心里十分骄傲得意。

林淮玉直接赏了报喜差役二十两银子。报喜差役又说了一番吉利讨喜的话,这才离开前往下一家报喜。

赏了报喜差役后,林淮玉又赏了张嬷嬷他们每人五两银子。

没过多久,林如海就从衙门回来了,先是把林淮玉夸奖了一番,随后吩咐张嬷嬷他们准备一些好吃的,今天要好好地庆祝一下。

当然,只是一家人在家里地小小庆祝一番,并没有邀请其他人来家里做客庆祝。虽然考中小三元很难得,但是终究到底只是考中了秀才,所以没必要大办宴席庆祝。

林家上下热热闹闹地庆祝了一天,毕竟林家好久没有喜事了。之前有喜事,还是林淮玉来到林家的时候,距今已经有七年了。

庆祝完考中小三元后,林淮玉他们一家人就搬去郊外的庄子避暑。如果不马上搬去庄子住,这段时间会天天有人来家里贺喜。

虽然考中小三元很难得,但是小三元真的没有什么,天天有人来恭喜,说实话挺尴尬的。如果他考中的是,天天有人来恭喜他,他会心安理得地接受。

考中大三元这件事情想也不要想。不对,他想考中大三元这件事情,就代表他已经飘了。大三元什么的,还是不要想了。

远在京城的叶文赋和宋修文得知林淮玉考中小三元一事,自然也非常开心欣慰。

“林如海的儿子不错,小小年纪竟然考中了小三元。”庆隆帝最先收到林淮玉考中小三元的消息,随后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叶文赋和宋修文。

“皇上,林如海的儿子考中小三元很正常,他要是考不中才奇怪。”虽然叶文赋说这话时表情非常淡定,但是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如果他没有考中小三元,我是不会放过他的。”

宋修文点头赞成叶文赋这个说法“他被我们几个教导,如果连小三元都考不中,真是白费了我们的功夫。”说完,他又补充了一句,“再说,考中小三元又不是什么难事。”当年,他也考中了小三元。

“林如海的儿子可是扬州有史以来最小的小三元,也是扬州近二十年来唯一一个考中小三元的人,这点比他父亲强。”庆隆帝又说道,“也是我朝年纪最小的小三元。”

大庆朝开国以来,诞生过不少小三元,但是在林淮玉之前,最小的小三元十七岁,如今,最小的小三元的年纪被林淮玉刷新了。

“皇上,小三元不算什么,如果他再能考中大三元,这才算有本事。”

庆隆帝好笑地看着叶文赋“你这个老家伙不会想让林如海的儿子连中六元吧”

叶文赋非常诚实地说道“臣的确这么想。”

宋修文跟着说道“如果是淮哥儿,连中六元也不是不可能。”

“你们还真是敢想。”庆隆帝摇摇头说,“我朝开国以来从未出现连中六元的人,就是前朝也才出现一个。”

“皇上,说不定淮哥儿就考中了六元。”叶文赋倒是对林淮玉很有信心,“这孩子聪明,领悟能力又非常好,只要他好好读书学习,还是很有可能考中的。”

“淮哥儿比我们几个都聪明,他说不定还真的可以考中六元。”

庆隆帝觉得不可能,“林如海的儿子要是想考中六元,除非你们几个老家伙亲自教导他。”

叶文赋听到庆隆帝这话,立马就想到一个主意。

“皇上,您觉得让林如海的儿子来国子监读书,怎么样”

宋修文听到叶文赋这么说,立马赞成道“对,可以让林如海的儿子来国子监读书。”

“让林如海的儿子来国子监读书”庆隆帝没好气地笑道,“你们两个老东西还真是会打主意。”

“皇上,臣知道国子监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读书的,但是臣觉得林淮玉的资质可以进国子监读书。”

“皇上,不如让林淮玉参加国子监的考试。他考过了,就让他进国子监读书。”宋修文说道,“如果他没考过,就说明他没资质进国子监读书。”

“皇上,臣觉得林淮玉如果能进国子监读书,很有可能会考中六元。”叶文赋说到这里,话锋一转,“皇上,在您的管制下,出现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这意味着您让大庆的文风盛行起来,意味着我大庆朝的文风不输给前朝。”

前朝的文风盛行,诞生过不少文学大家。而他们大庆朝是以“武”开国,在文学上面远不及前朝。

宋修文接着叶文赋的话,再接再厉地说道“如果林淮玉考中六元,那么将会是我们大庆朝第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也会是年纪最小的六元及第的状元,这点就比前朝厉害。”前朝唯一一位六元及第的状元是在二十岁那年连中六元。如果林淮玉连中六元,到时候他不过才十六岁,要比前朝那位六元及第的状元小四岁。“皇上,我们大庆需要一个六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