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所以吴家果脯店有今天,还真得多谢人家宋小姐才是。
吴钱氏想到这后,扭头便对吴小哥说,“我给咱娘做的新鞋还差些就做好了,不如到时候我给她送鞋的时候,也给小姐再带些糖葫芦去吧”
吴小哥听了点点头,“行。”
但随即像是想起什么似的,顿了顿又说,“不过你得过几天再去。前天娘不是回来过一趟吗她有提到说,要和大太太去天津,得过今天才回来。”
“所以你这几天不用着急,慢慢做。估计等你鞋做好,刚好能赶上娘和大太太她们回宋公馆。”
这话让吴钱氏满脸好奇,“咱娘要陪着大夫人出门吗我怎么没听娘说起这个事儿”
吴钱氏口中的“咱娘”指的是杜妈,而“娘”便是指自己的亲妈钱氏。
“嗯。”吴小哥点点头后又和妻子说,权当闲聊了,“大夫人心善,听人说天津那边某个乡下处,有间学校似乎经营得不是很好。老师们都发不起工资,校长实在撑不下去想解散时,便收到了大太太的捐款。这不,现在校长诚邀大太太她们过去呢。”
“原来是这样。”吴钱氏听了点点头,重新低头又纳了几针后像是又想起什么,重新抬头看向丈夫笑着说,“咱娘也是,都这么忙了,前天回来的时候还去找娘说了话。”
“听小豆子说”吴钱氏将线咬断后又说,“咱娘还带了一盒蟹壳黄给娘,可把小豆子高兴坏了。”
吴钱氏口中的“小豆子”是她哥哥的儿子。八、九岁的年纪,正是闹腾的时候。两家离得近所以吴钱氏回娘家就跟串门似的,时不时回去便能听见自己亲娘钱氏吐槽自己的孙子,简直是个喂不饱的小怪兽。
明明才吃了两大碗饭,哒哒哒出门和小伙伴儿玩了不到一小时,回来就会说自己又饿了。
还时不时的跑到小姑姑和小姑父这里来“打秋风”,很是可乐。、
所以吴小哥听了妻子的话,也跟着笑。
确定橱窗里的东西都整理好后,这才直起身看向吴钱氏说,“两位娘这关系好又不是一两天了。你忘记啦有段时间我娘一回来,连家都不先回,第一时间就往你娘那儿跑吗”
吴小哥说的这事吴钱氏当然记得,那时候她还在家里当姑娘。杜妈一来就进自己娘那屋,门一关就不知道说什么有趣的事,也不让自己听,可让她好奇了。
所以现在听丈夫说起这事,她也跟着默默点头。
但刚点到一半便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重新抬头瞪吴小哥,娇嗔开口,“什么你娘我娘的,是咱娘”
吴小哥愣了下赶紧点头,“对对对咱娘、咱娘。”
说到这儿他看着吴钱氏嘿嘿笑,“哎呀”了一声继续和妻子打趣,“多亏两位娘关系从以前就这么好,不然我也不会这么顺利把你娶回家呀。”
顿了顿后吴小哥吧唧了下嘴,一面点头一面自我肯定中,“咱娘真是有远见。”
这话让吴钱氏听了,没忍住又轻啐了他一声,娇嗔的瞪了丈夫一眼后小声说了句“没正经。”
正当吴小哥又想笑着冲妻子说点儿什么时,刚刚还提到的小侄子小豆子,便已经远远的跑来了。
还没跑进便听小男孩儿嚷嚷,“姑姑父你们快回去看看吧有个人正堵在我们家门口耍酒疯呢”
“啊”吴钱氏听了,和吴小哥互看一眼,招呼了一声邻居帮忙看着,两人赶紧往吴钱氏娘家跑去。
另一边,拎着酒瓶的章五正在踹钱家的门,前两天被宋行舟打得鼻青脸肿的模样还没消散,甚至被踢断的鼻子上还敷着纱布。
这醉醺醺的样子,可不就像是喝醉酒乱耍酒疯嘛。
他已经吵闹了一阵气了,周围已经因为他聚拢了不少人,正围在一边指指点点,却没人敢上前。
有仗义的街坊想要出头,却在刚迈出去一步时被同伴察觉,赶紧将他拉回来,皱着眉“哎呀”了一声,“你这是干嘛呢”
“帮忙啊。人孙姐人一直不错,现在被人找上门欺负了,总要帮忙说两句吧”街坊回答得理所当然。
语落后又要往前迈,但又被同伴拉了回来,“哎呀你不要去了,就你这老胳膊老腿的,万一被那个人给推倒了,一把老骨头估计都能给你推散了”
街坊听了气得甩开同伴的手,瞪着他说,“那难道就眼看着街坊邻居被欺负不说话啊”
“你这个老头怎么脾气这么暴怪不得下棋老爱掀棋盘。”同伴也有些生气,但多年棋友,交情也不一般,抱怨完了又说,“我刚才已经叫小豆子赶紧去找他姑和姑父回来了你就别着急上火了”
“哼。这还差不多。”街坊嘟嘟囔囔像个老小孩儿似的,又看了同伴一眼后补充,“还有啊,掀棋盘的明明是你。”
“是我是我,是我行了吧。”同伴翻着白眼自己把锅往自己头上扣。
见棋友终于消停了这才在心里暗自哼哼。
等着吧,等会儿下棋看谁掀桌。
至于章五,还在那儿恶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