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04(修)(2 / 6)

真的非回城不可吗”

他们红云公社发展得这么迅速,一天一个样,待遇早超过县城里一些效益不怎么好的厂子了,而且年年都长工资,大家都有盼头。反正她是不觉得自己的家乡就比

施立平怔怔地看着她,刚想张嘴,马冬云却又像来时那么突然转身走了。

要不是看杨翠云那么好的姑娘情路这么坎坷,施立平也不是那些抛妻弃子的渣知青,她才不劝呢。

三天后,余思雅接过丁舜招工的初步名单,找了一圈,诧异地扬眉道“没有施立平你不是选他做销售主任吗”

提起这个,丁舜也很不解“施大哥不知道在想什么,以前做梦都想回城,这次竟然拒绝了,还说什么要结婚了,让我国庆节的时候有空去喝他的喜酒。”

余思雅很诧异“施立平有对象了是我们红云公社的人以前他不是一直没找对象吗”

余思雅之所以看中施立平做饲料厂的厂长,其中之一就是看中他的人品。下乡十几年的老知青,日复一日辛苦的劳作,看不到回城的希望,多少人能坚持住不少下乡多年,年纪拖大了的知青实在熬不住就在乡下结婚生子了。

但施立平是这批人中年纪最大的,却一直没谈过对象。他进了养殖场,有了工资,收入宽裕后,听说也有热心的大姐想给他做媒,但他因为惦记着回城,都一口回绝了。

丁舜也是听别人说的,具

体的他也不清楚“我走的时候,施大哥还没对象呢,我也不知道。”

好吧,施立平最终会因为爱情放下心里一直以来的执念,是余思雅万万没想到的。不过他准备结婚在红云公社落地生根到底是一件好事,也省得她还要去物色其他人选了。

等跟丁舜谈完了事情,余思雅就把电话打回了乡下,直接让小李将施立平找过来。

“听说你准备国庆节结婚”余思雅在电话里第一件事就是问这个。

施立平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做出了艰难的决定后,这两天情绪已经平复了下来,说话都带着笑“是啊,可惜余厂长不在,不然我跟翠云都想请你做咱们的主婚人,翠云就是我对象,她最崇拜你了。”

余思雅含笑道“这样啊,恭喜你们。”

施立平大笑着说“谢谢余厂长。”

余思雅话音一转,突地问道“施立平同志,我冒昧地问个问题,你为什么会放弃回城的机会”

提起这个,施立平的声音低沉了一些,实话实说“有一部分是翠云的原因吧,还有一部分则是我想了很久,回城我也是干这个工作,没有太大的差别。我惦记着父母,但其实我十几年没怎么回过家,跟家里人的关系已经很疏远了,父母有弟弟照顾,其实也不用我担心。相反,我回去了,家里本来住房就紧张,还要挤一个我,给我说对象结婚,家里更住不开了,时间长了也会有磨擦,不如像现在这样保持着距离,我过得很好,他们也过得很好。”

余思雅上次提过之后,施立平就写信给相熟的返城知青和同学了解过这些人回城后的近况。

有些人回城后也过得很开心,但不少却是一地鸡毛。最初的兴奋和合家团圆的喜悦过后,生活的琐碎和重压扑面而来,多年没有一起,生活习惯的不同,生活的压力,工作的不如意,种种累积在一起,亲情和最初的愧疚逐渐消耗掉,最后只剩矛盾和争吵。父母夹在多个子女之间,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是左右为难。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是施立平下定决心留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当初自愿下乡,弟弟便留在了城里,进

厂做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但结婚的时候没赶上分房,现在还跟父母住在一块儿,一家七口挤在五十多平米的房子里,本来就很拥挤了,他再回去,更没法住了。

听到这个原因后,余思雅笑了笑,突然说“施立平同志,如果我告诉你羽绒服厂建了宿舍,员工们都有宿舍住呢”

电话那端顿时没了话。

但余思雅能想到施立平的表情,她有点想笑,一本正经地说“恭喜你,施立平同志,你不会后悔留下来的决定,厂子里决定任命你为饲料厂的厂长”

峰回路转,惊喜来得太快,大悲大喜之下施立平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颤抖着问“余厂长,我没听错吗我,我真的可以吗”

余思雅笑道“当然,贺教授那边的饲料配方已经有了雏形,饲料厂也该提上日程了。你现在有两个任务,一是招工,二是跟机械厂联系,定制相应的机器。这个机器可能县机械厂没法弄,我跟省机械厂的田主任有些交情,回头我介绍你们认识认识。一开始步子不要迈得太大,因为咱们这个产品还处于尝试阶段,饲料生产出来后,先在咱们养殖场做实验,同一批小鸭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以前的饲养方式,另一部分用饲料厂生产的饲料,两个半月后,做出对比,看看成效再说。”

饲料毕竟是个新鲜的物品,其他养殖场不一定能够这么快接受新鲜事物,余思雅也没想过用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