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六年, 两处皇家学院陆续走上正轨,颇有几分不分伯仲的意思。
男院这边儿,读书的学生有皇上的两个儿子, 有各个王府的世子, 身份最低的, 那都是出自朝臣之家,不再是作为伴读, 而是正儿八经的学生就读。
哈哈珠子已经取消了,每人限带一个下人,要么是书童,要么是太监, 反正名额是只有一个。
院长是重新回到人前的理亲王,这位爷淡出大家的视线已久,不过一出来那就是万众瞩目,也让无数人在心里暗叹, 皇上心真大。
跟男院比起来, 女院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院长和四位主任来头都太大了, 以至于官宦之家几乎有超过半数, 都挤破了脑袋要把女儿送进来读书。
院长是掌管育婴院的温宪公主,四位主任,要么是太后, 要么是太妃。
虽然众人不知道主任是干什么的, 但这四位都是身份不得了的人, 但凡自家的女儿能受到任何一位的认可,那名声可是就要跟着水涨船高了。
就算是没有得到这几位的认可,能够进到这家学院来读书,本身对于家族和女儿本身也是一项荣誉。
所以女院跟男院一样的炙手可热。
不过除了皇室子弟外,其他人要入学,是需要通过考试的。
除了考试外,入学的要求就是针对所有人的了,也包括了皇室子弟。
男院这边,外室子不许入学,德行有亏者不许入学,说到底名声是个好东西,无论家世如何,年纪几许,都应当爱惜羽毛。
女院这边,要求就只有一条,裹足者不许入学。
其实满蒙两族的女子并没有裹足的习惯,八旗当中的汉军旗,也少有裹足的女子,这个要求其实并不会筛下去几个人,不过是想向天下人表明立场罢了。
这一点是胤祯向五姐提议的,随后两个人又询问了四哥,最终定下来的。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应该没有几个人会愿意把脚裹成那个样子,这世道对女子不公,裹足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强行放足,得不偿失,朝廷能做的也只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一点四哥现在就做的挺好,后宫之中并没有裹了足的小脚女子,不像皇阿玛的后宫,不过,纳小脚女子入宫也是皇阿玛执政后期的事情,希望四哥不会重蹈皇阿玛的覆辙。
不管怎么说,两处学院建成之后,基本上就跟胤祯没什么关系了,弘易都已经十岁了,一块读书的有相熟的堂兄弟,也有一块长大的表兄弟,怎么看都不至于不能适应学院的新生活。
胤祯的黏糊,托九哥和弘暲的福,在小辈当中可以说是众所周知,当然也怪他自己,家长里边,他确实是去阿哥所看儿子最多的一个。
不过眼下是没这个机会了,皇家学院是全封闭式的管理,每半个月有两天的假期,但是除了假期外,学校是不允许家长和学生出入的。
胤祯在自家二哥那儿也没这份特权,除非他愿意去皇家学院做老师,可老师哪是那么容易当的,他一头要管着京城的治安,另一头还要负责工部,可万万没有时间再去做老师了。
所以,只能每隔半个月接儿子上下学一次,也就没那么打眼了。
去接儿子就不能不去接额娘,五哥跟九哥都商量好了,两个人轮流接宜太妃,三哥没有可分担的人,只能是自己去接。
四哥日理万机的,也就偶尔才过来接一次额娘,剩下的时间大多都是他的。
好在,这些大佬们课不多,一个月也就是过来两三趟的样子,不必每天接送。
惠太妃虽然儿子不在大清,但是孙子在,弘昱每次都过来接人,从未落下过。
这四位大佬,早些年的时候比的是恩宠、是位份,后来比的是谁的儿子更有出息,现在比的是谁的儿孙更孝顺,可以说是较了一辈子的劲儿。
自家额娘早先明明也不是争强好胜的性子,但在比儿孙孝顺这事儿上,还真是挺争强好胜的。
胤祯自己过去接,老太太就是冲他笑一笑,路上聊聊天;他要是带着弘易一块过去接,那肯定就被邀请一块用晚膳;要是带着弘易和弘晖一块去接,老太太就不回宫了,去五哥家中用膳,跟宜太妃一块儿。
工部造船已经两年多了,如今总算是有些样子,大笔的银子砸下去,在第一艘航船试行成功后,总算是可以投入量产了。
武器这边有戴老先生,胤祯虽然被这位不断问询,很是苦恼,但不得不说这位绝对是天才,别看胤祯脑子里装的东西多,但真让他实操,绝比不上戴老先生的速度。
户部这边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商队,九爷敏郡王向来都注重实干,商队之中虽然都是清一色的朝廷官员,但年轻的官吏,都在他的商队里干过。
积累了经验不说,能够入选的年轻官吏,也都是在做生意方面稍有特长的,否则不可能被筛选进来。
这些被选进来的年轻官吏,走科举路子进来的不多,大半是通过算学考试进来的,而且有的家中原本就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