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要注意到品尝者的口味偏好。
对于做什么菜,祖孙俩其实心中早有腹稿。
找了邻近的菜市场,直接就往水产的方向走去。
第二天下午,向家祖孙俩来的特别早,不过姜老爷子和姜妤没管他俩,照旧先忙起了生意。
等到最后一个客人走了,姜老爷子才示意向南可以进厨房做菜了。
食材是向南自己去菜市场买的,调料什么的店里倒是齐全的。
向南去厨房,两位老爷子都没有动。
姜妤倒是偷偷瞄了一眼,看到袋子里活蹦乱跳的大青虾就觉得这波稳了一半。
然后就坐会老爷子身边,看着老爷子和向老爷子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过了昨天刚见面的兴奋之后,这会儿两位老爷子反而生疏起来了,坐在一起似乎也没什么话好聊毕竟双方当年其实并没有那么熟。
说起来,全程大部分都是向老爷子主动在找话题,并且说着说着话题就会转到向南的厨艺上来。
这个时候姜老爷子还没有多想。
做爷爷的夸赞自己的孙子,也是正常情况。就像姜老爷子自己,也不是三天两头打电话给自己的老朋友们炫耀自家小孙女能耐嘛
不过既然向修对自家孙子的手艺那么自信,他倒不好把自家孙女推出来打击了向南。
姜老爷子心里想着,喝了一口茶,半眯起眼睛,似乎正在思考着什么。
看过向南袋子里的大青虾之后,姜妤就一直坐着玩起了手机。这模样,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对厨艺没有兴趣的小姑娘。
向老爷子一直有意无意的注意着姜妤。
眼角余光看到这一点,向老爷子松了口气看起来姜大石的孙女应该不是自己的对手,果然昨天看到她在厨房只是碰巧了吗
不管外头三个人的心思各异。
不多时,就隐约有一阵香味从厨房里传来。
两位老爷子齐刷刷的看向厨房,没有发现低头看手机的姜妤嘴角一勾,闻出来了,果然是凤尾虾呀
“爷爷,看来向先生也知道您喜欢吃虾呢”姜妤忽然笑着冒出一句。
这句话说的,就有点意味深长了。
姜妤感觉自己就像是里的恶毒女配一样,努力在搞破坏。
想想,还有点小兴奋呢
凤尾虾,是金陵四大名菜之一。
清末民初的南京学者张葆亨撰写的白门食谱中记载“至凤尾虾之作法,系虾之上半去壳,下半仍留,炒熟时,上白而下红,宛如凤尾。”
向南选择做这道菜,原本无可厚非。
但无端端的姜妤这句话一出,听起来就像是他们别有用心似的。
端着盘子出来的向南一出来就听到这句话,脚步一顿。
倒是向老爷子心理素质极强,干脆就承认了,“这事儿是我告诉向南的。”
向老爷子作回忆状,“我记得你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吃水产,估计向南这孩子想着你喜欢,才专门做了道凤尾虾。”
“这样啊”姜老爷子点了点头,笑道,“有心了有心了。”
面上不露,其实老爷子心里对向南的评价却是稍稍降低了。
虽然不算事什么大问题,放在这个时候,做凤尾虾就有一种投机取巧、故意讨好人的嫌疑。
而且向老爷子刚虽然解释的及时,但明显也是谎话。
姜爷爷当年和向老爷子的父亲认识的时候,都还没碰见自家老婆子,又哪里来的“当时就喜欢吃水产”这样的说法当年他明明最喜欢吃的是肉五花肉
所以这道凤尾虾,很大可能就是这祖孙俩来之前,特意打听了他现在的喜好。
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讨好他呢
就算向南厨艺不够,他们向家人想要把几道菜的方子要回去,姜老爷子肯定也是会给的。更何况从香味看向南的水平还是不错的。
那么很大可能,就是他们还有其他的想法
想到这里,姜老爷子脸上见到老朋友的欢喜就更淡了。
向南这会儿也稳定了心神,呼出一口气把菜端出来了。
似乎还在担心姜老爷子,向老爷子还在描补,“这些年为了磨练向南的厨艺,我们祖孙俩各地到处跑的。”
“前两年向南机缘巧合进了金陵似锦楼做菜,和里头的大师傅交好,学了两手手艺。凤尾虾和松鼠鱼他都是比较拿手的,只不过今天一早去菜市场,没有买到合心意的鱼,就只能做一道虾了。”
姜老爷子闻言眉头松了松,他并不喜欢带有目的性的讨好当然自家小孙女那是哄自己开心,不算是带目的。不过和他们又不是很熟,这种讨好不理就是了。
“金陵似锦楼,大师傅我记得是姓许吧近几年的名气还不错。”老爷子既然接了话题,那么之前的事儿就算过去了。
“是。许师傅对我很好,经常会指点我一些做菜的技巧。”向南道。
向南的这道凤尾虾也确实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