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下)(1 / 4)

炎炎烈日照在头顶, 郊野的风停了,浓密的草丛里如有热气蒸腾。

魏天泽仿佛一尊石塑, 目视前方, 四肢微微僵硬。

单人孤骑越驰越近, 最终在他身前一丈处勒马。傅煜骑着的黑影已跟随他多年, 亦认得魏天泽,隔了两三年再瞧见他,竟颇兴奋地打了个响鼻,前蹄轻轻刨地,踩得草叶轻响。要不是傅煜扯着缰绳, 怕是要走得更近。

老马还认得主人的朋友, 人却已割断交情, 反目成敌。

魏天泽脸上有点尴尬,嘴唇动了下, 却又不知如何称呼,只抬手抱拳。

傅煜瞥了他一眼,没做声, 拨转马头,往旁边一处山坳走那边地势低洼,四面都是土丘,不易被远处的人瞧见。附近的百姓已然逃走, 就只剩巡逻的兵士和斥候往来,目下仍是魏建的地盘。傅煜既孤身前来,显然是身后有周全防备。

魏天泽闷声不吭, 黑影走出数步,跟在后面。

已有许久不见,傅煜风度如旧,沙场染血的狠厉稍敛,多了君临天下的端毅沉稳。上回碰见,还是在齐州的东林寺,他逃出牢狱,先捉了傅昭为质,后又挟持攸桐,凭着那把将佛寺稍成残垣断壁的大火,硬生生逃出生天。

那之后呢傅煜顺风顺水,抱得美人归后,迅速将泾州赵延之收入麾下,而后勤王得先,拿下京城把持朝纲,最终登临帝位,父子兄弟齐心,得百姓爱戴。

而他呢

直到傅煜的马蹄在山坳停住,魏天泽才收整心绪,端然道“许久不见。”

“我来找你。”傅煜开门尖山。

“为鹰嘴关的这场仗”

傅煜不置可否,片刻后道“魏建称帝自立,你又得了东宫之位,数万雄兵守关,又有地势之利,本该春风得意。孤身在游荡,想来是有事。”他翻身下马,瞧见草丛里有个光秃秃的石头,就势坐下。

魏天泽亦坐了。

一位是御驾亲征的帝王,一位是拥兵守关的太子,本该势不两立,此刻却没人流露杀意,只各自据石而坐,仿佛中间有个无形的桌案横亘,以供谈判。不过相较之下,两人的心境和气势却是截然不同。

魏天泽心里压着战报的事,又刚跟魏建吵完架,显然气势更弱。

不过既然傅煜送上门,倒是良机,遂道“确实有件事作难。”

“说来听听。”

“西蕃得知这边内乱,发五万大军压境,想趁火打劫。但这边兵力有限,鹰嘴关和边关只能选一个。倘若换了你,会如何选择”

傅煜颔首,并未回答,转而道“你既封了太子,自然知道情势。泾州赵延之已归顺于我,境内安稳,北边的永宁不必说,宣州一带有傅家兵马驻守,也有朕的外祖和舅舅打理朝政。剩下楚州虽乱,这半年间已然归服,建昌的事有傅暲亲自安排,贺源中在旁协助,也可保无虞美。四海之内,就只剩魏建负隅顽抗。”

见魏天泽垂眼没反驳,续道“朕本无需亲征。”

“但你来了。”

“战事拖得太久,耗的都是兵将的性命和百姓掏出来的钱粮。亲征能速战速决,不令天下分崩离析,比起魏建底下那些贪官恶吏,朕另选贤才,于百姓有益无害。”

这道理,魏天泽自然明白,而傅煜亲临险要关隘,孤身踏进魏家的地盘,这背后的考量魏天泽能猜得到,亦明白了答案。虽立场不同,但比起魏建视百姓如草芥的做派,傅家的胸襟和气度,他一向敬佩。

“所以西蕃的事,你如何打算”他听见傅煜反问。

魏天泽眉目锋锐,几乎毫不迟疑,“我自然选边关百姓。”

“魏建却不愿,对吧”傅煜觑他神色,便知道答案,“既如此,何必追随他”

良久的沉默,魏天泽抬头时,面上微微黯然。

“除了遂州,我还有地方去吗”

四海之内,除了遂州,都已是傅家的地盘。而他跟傅家十余年的潜伏欺瞒、借傅家信任而做的挑拨行径、刺杀魏攸桐、背叛傅煜、挟持傅昭,每一件恶事魏天泽都记得清清楚楚。

事关军政机密,罪行太重,傅家岂会容他

更何况十年相处,旧日情谊有多重,背叛的担子便有多重,沉甸甸地压在肩上。面具揭开、血肉袒露,魏天泽也没有面目再去见昔日的旧友、师父。

想施展拳脚、不负磨炼,他只有这方天地。哪怕知道魏建不是善类,知道遂州的小朝廷摇摇欲坠。

风吹过山坳,带着暑气。

傅煜沉眉盯着他,来之前的暗恨、藏了数年的愤怒,在得知他仍选百姓时稍稍化解。眼前的人虽可恨,却仍有昔日少年英武将军的底色,曾拼着性命英勇杀敌、护卫边关;也曾不顾生死救护沙场上并肩的兄弟,同进同退。

抛开个人恩怨,他在齐州立的诸多功劳,胜于那些恶行。

沉默片刻后,傅煜道“作为朋友,你很可恨。但作为战将,从前的你很可敬。于朝廷和百姓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