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 32 章(3 / 4)

在清穿文里养老 冬沙 8262 字 2023-12-14

受这样无缝隙的切换,以至于有时候脑子会停顿或者转不过来。

康熙在门口站着听小太子和大阿哥两人读完一段之后,便抬脚入内。

一看到康熙出现,别说是师傅们了,就连小太子和大阿哥都坐不住了,小哥俩连忙起身,率领师傅们给康熙行礼。

“都起来吧。”康熙升座后,便问师傅们,“太子与大阿哥今日读书如何”

康熙既然看重皇子们的教育,那么自然不可能随随便便的给他们挑选师傅了,康熙选定的师傅个个都是一代名儒,如张英、徐元梦、汤斌、熊赐履、李光地等等等等。

这会儿给小太子和大阿哥传道受业的是汉文师傅张英,听到康熙这么问,被他认为勤慎可嘉的张英自然不敢随意糊弄康熙了,拱手便跟他实话实说。

小太子自幼聪慧,且曾经得康熙启蒙过,在读书这件事情上面,他十分有灵性,经常能够举一反三,用静好的话来形容,这孩子确实是文曲星下凡了。

至于大阿哥嘛,则比小太子要逊色一些了,但也不是一个愚笨的孩子,只要肯下苦工的话,那么必然能够以勤补拙。

但是偏偏大阿哥喜武不喜文,于是就导致小哥俩明明差着两岁呢,课业进度居然相差无几,严格比较起来的话小太子甚至领先于大阿哥。

张英心里头明白这两位皇子的学习进度,但是他是谨慎没错,却又不是傻的,尤其是他自己也是当父亲的人,所以不用和康熙互换一下身份,他也知道他肯定不喜欢听什么。

所以该表扬的,张英会表扬,但是该批评的,张英就悠着来了。

康熙虽然政务繁忙,但是对于这两个进了尚书房的儿子的学业还是挺上心的,所以小太子和大阿哥两人的情况如何,康熙自己也不是一无所知。

等张英说完之后,康熙就笑骂了一声“你这个老匹夫,什么时候学得这么滑头了”

张英虽然是汉人,但是康熙对他颇为赏识,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的时候,亲自钦点了张英入值。

每次幸临南苑的时候,更是必点张英随从左右,今年更是直接将他升为侍读学士。

在康熙身边和他研讨学问、吟诗作画这么久了,不仅康熙对张英的为人有所了解,张英对这位大清天子的脾性也略知一二。

要不然张英刚刚也不会那么回话了,因为他知道这样康熙不会与他生气。

果然,康熙笑骂了张英一句之后,也没有跟他计较,而是开始考小太子和大阿哥的功课了。

小太子自然是不用说了,背诵起来流利畅顺,想来为了可以这般滚瓜烂熟,背地里肯定是下足了苦工的。

而大阿哥则和小太子相反了,背得磕磕巴巴的,不管他背得难受不难受,反正康熙这个亲爹听着都觉得难受。

所以结果不用说了,大阿哥肯定是考糊了。

对于自己这个大儿子喜武不喜文的事情康熙早就知晓了,但是见他背书背成这个样子,康熙还是忍不住摇头“保清,你这个做大哥的,怎么就不知道给保成这个做弟弟的树立一个好榜样”

虽然两个儿子当中,康熙偏心小太子,只给他做过启蒙老师,但是对于大阿哥,他也没有忽略不管,在尚书房没有建成之前,也有派大儒给他单独上课的。

“皇阿玛,那是您来得太早了。”都说康熙偏心小太子,但是大阿哥作为他第一个立住的儿子,在康熙的心目中地位肯定也不轻的。

不然的话大阿哥现在也不敢当众反驳康熙了,他说,“您要是晚些来的话,在校场上您就可以看到儿臣是怎么给太子当榜样了。”

康熙是皇帝没错,但是大臣们毕恭毕敬地对着他就算了,底下的儿子要是也这么对他的话,康熙怕是也高兴不起来。

大阿哥这话虽然说得有些不客气,但是这也是亲近他这个皇阿玛的表现,因此康熙听了是好笑又好气。

这小兔崽子,敢情是他也很清楚自己错哪儿了,但是偏偏就是死不悔改是吧

大阿哥表示自己男子汉大丈夫,绝对顶天立地,坦坦荡荡,所以别问,问就是嗯呐。

就是死不悔改。

康熙考了小太子和大阿哥之后也没有急着离开,他起身到一旁去翻阅他们小哥俩的字帖,等张英给他们把课上完之后,父子三人就干脆留在尚书房用膳了。

如果说九月底的京师只是开始冷起来的话,那么如今十一月底的京师就已经冷到开始下雪了。

因此这段时间以来,小太子就算再想回去和静好一块用膳他也回不去了,毕竟即便没下雪外头的风刮在脸上也跟刀子似的,更别提下雪的时候。

而且小太子每次到景秀宫用膳之后必然要在景秀宫睡个午觉的,如今天这么冷,睡醒了身子正暖着呢,就得匆匆忙忙地赶去尚书房,这换谁都容易冻着。

于是这段时间静好都拒绝了小太子的约饭邀请,让他乖乖地待在尚书房用膳睡觉。

不过不让小太子来景秀宫用膳睡觉归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