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3 / 4)

的。特别亲近的亲戚朋友送礼物会事先有商量,这样减少了惊喜,却是有利于过日子的。

大家各自准备礼物,你买暖水壶,我就买搪瓷盆儿,你送一对枕巾,我就拿两条毛巾这样亲戚朋友凑一凑,居家过日子的东西就能差不多了。或许毛思嘉和孙继东不差钱备齐这些,但此时绝大多数的新人都要靠这些才能真正结婚。

所以他们也没有在这件事上特立独行,表示拒绝。

甚至有一些稍微贵一点儿的日用品,会有关系近的一伙儿人凑钱共送一份。这既解决了新人的问题,也让送礼物的人没什么经济负担。

这个时候大家没什么钱,物质也不丰富,但也通过一些灵活的办法尽量让日子过的体面有条理。

礼物有毛思嘉两个舅妈帮忙收着,哪些人送了什么也是记下来的,这是事后让毛思嘉和孙继东心里有个数。

送完礼物之后,有人离开也有人留下,要转移到婚房那边去。虽然闹洞房是晚上的事,但中间这会儿怎么可能空着

杨雪燕本来这个时候就要走的,但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和几个街坊邻居一起去了婚房那边。

当然,不是直接过去的,而是先在食堂这边儿待了一会儿。饭后消食,也权作热闹、家长里短一番虽然说什么的都有,但说起今天新人的还是最多。

本来这顿午饭就吃的迟,再加上这一耽搁,等到来到婚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真正说起来,打算闹洞房的人也差不多要来了。

他们这些先到的人也可以做点儿准备,虽然婚房已经装饰一新了,但并没有为闹洞房特别做布置。这个时候有一些经验的人就帮着弄了一下,人多好办事,等到以年轻人为主的闹洞房群体来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开始了

杨雪燕并没有帮忙,主要是她大着个肚子,大家也不好让她帮忙说实在的,不认识她的宾客心里都纳闷儿了,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大着个肚子来闹洞房。待会儿热热闹闹的,不带她一个很奇怪,可带她的话其他人就要战战兢兢了

大家让她坐在沙发上,又有人给她倒了杯水,从头到尾都不让她做事。

“思嘉这可太幸福了,结婚就能单独过日子两间房这么宽敞我和我对象马上就要结婚了,他和爸妈一起住,其他兄弟都在上山下乡,住房压力不大,也就要不来婚房”

“你那算好的了,结婚之后住里间,这就是有自己的婚房了我这边还没着落呢,对象说结婚至少得有间房吧,我这儿都快愁死了我家别说一间房了,一张床都麻烦我家兄弟姐妹多,从小都是睡上下铺的分房已经不用想了,结婚时候最多能给个不睡上下铺的优待”

旁边有人不了解了,疑惑问“上下铺最多就是不方便了一点儿,但对年轻人来说应该没什么吧”

她这话说的,其他人看看她就笑了,弄的她莫明其妙然而谁都不解释为什么结婚绝对不能睡上下铺。

杨雪燕耳边听着这些,目光将客厅里的一切都收在眼底。

刚刚她也随其他人一起看过卧室、阳台和厨房了,也和其他人一样心里不能平静。

如果说婚礼的形式还算普通,条件不错的人都能办,那房子这边就真的让大家说不出话来了。

就连孙继东那边的亲朋好友,大家普遍条件很不错的,也觉得完全不能比。

有些东西他们之前都不知道有

孙继东一发小就特别喜欢那冰箱,向他打听冰箱哪儿来的。孙继东从冰箱里拿了一瓶冰镇了的北冰洋给发小“思嘉单位有去外国学习的机会,去年去了一趟日本,那时候买回来的”

这种两门的大型家用冰箱在国内确实没的买按照这个时候的标准来说是大型的。

冰箱虽然贵,但他们这样的家庭真打算买也买的起这个时候正常四十块左右的工资,应付日常开支之余还得买各种几百块的大件,是怎么做到的还不时靠攒孙继东的发小们大多出身于革军革干家庭,算是这个时候收入最高的一批人了。

达不到可以随心所欲花钱的地步,可正常情况下攒钱能力更强,能买更好的大件,这也是很正常的。

“那热水器也是日本买的”有女同志注意到了这一点,刚刚还找毛思嘉问了热水器怎么用,特别心动“对了,你们都买了这些东西了,怎么没弄个电视机,还用着收音机呢我公公有出国机会,前年买回了一台,楼里独一份儿”

孙继东摇摇头“收音机也够用了,我在单位也不爱看电视思嘉的意思也是不买,电视不错,但电视台节目少,不如收音机。”

原来说话的女同志连连点头“就是这样那大盒子买回来有面儿是有面儿,可真没什么时候用得着好不容易有节目了吧,还常常飘雪花儿、下雨帘要不是花了不少钱,真想收起来不用了”

其他人说这种话,女同志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孙继东毛思嘉小夫妻两个这么说就没问题了看他们家是什么样的,都这样了,怎么可能是说酸话

杨雪燕自从进了屋,基本上是不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