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公堂大战1(2 / 3)

的事,你真的记得牢吗”

周敦想了想,问道“王姥姥,事隔十年,你确定没有记错”

王姥姥道“回青天大老爷,我们那村子几十年来才来了一次大人物。侯夫人借住在玉娘家生产,这是整个村子的荣光了。我对别人家接生的孩子都记得住,哪里会记不住侯夫人的孩子况且,就算我年纪大了记错,我当时和我媳妇、女儿也说过侯夫人的千金长得真大,她们总不会记错。当年我家小子生下来还不到五斤呢”

王姥姥的儿媳此时确实生有讨好侯府的心思,这种只是说说实话的事,她也想表现,于是接口说“大人,当年我也刚嫁到夫家,听婆婆说起过这事儿。当时还不知道侯夫人的身份,后来侯府来接走了贵人,侯夫人还托了一个官人来给婆婆送了一百两感谢银子。我们家也是唯一一次遇上这样的贵人,这事印象深,怎么可能忘得了呢”

在场众人又暗觉有道理,就算记性差的人,对于一生当中起伏最大的事也是忘不了的。

玉娘道“你们收了银子,为银子来害我”

那王姥姥的媳妇道“玉娘,你以为人人像你呀,你也收了银子还狼心狗肺害侯夫人和小姐,我们虽然受过侯夫人的打赏,但做事对着得天地良心”

大家对玉娘不禁多有鄙视,这时候还不愿认罪。

宋状师却又问道“王姥姥,那玉娘的母亲是当年有没有可能老眼昏花,所以才有这差错玉娘生产后是不是虚弱得无法照料孩子”

王姥姥道“哎哟,这位公子,你当我们乡下人是什么金贵的小姐吗玉娘母亲当年才四十岁上下,家里家外的活都干,眼神怎么样我不确定,但是哪里称得上老眼昏花她也不是老死的,是上山砍柴竟然突然遇上发疯的野猪,身边没有个男人这才出了意外。玉娘就更不会了虚弱得不能动了,乡下人月子里还要照料男人吃喝的多的是,侯夫人生产时,她不是起来帮忙烧水了吗”

宋状师道“那么你认为玉娘和她的母亲是能清楚地分辨侯府千金和玉娘自己的女儿的吗”

王姥姥道“他们的孩子早生了三天,又过了洗三,已经照顾过三天自己的孩子,侯夫人的千金又和她的孩子不像,我想没有当娘的会认不出自己的孩子”

百姓们听了,呼出一口气来,心中的石头下了地,看着玉娘还凄惨的样子却觉得有些刺眼了。

“谢谢。”宋状师朝两位审案官员拱手道“大人,事情现在很明显了,玉娘所说的孩子太像、母亲老眼昏花认错都是在说谎由此可见,她是趁侯夫人一路受惊、产后体虚昏迷,故意换掉两个孩子这刁妇满嘴谎言,携恩卖惨,博取无知百姓的同情,只为逃脱罪责如此刁妇不诛不足以明正法典”

玉娘这时哭着磕头,求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民妇真的不是故意的民妇对侯夫人和其女有救命之恩,就算有错,也可抵消一二。莲香不是没有死吗现在他们既然团聚了,我也养她那么大,这时怎么能要我这个养母的命呢养母也是母呀莲香若要我的命难道不是弑母,大逆不道吗”

百姓又不禁一阵交头接耳,有的认为她说的有那么一点道理,有的却觉这果然是刁妇,现在还要诡辩。

宋状师本就要接着说话,这时英俊潇洒的定北侯却走上前一步,怒道“贱人还要口出狂言毁谤我女儿你说你对本侯夫人有救命之恩可以抵消,本侯告诉你,不可以本侯对你也有救命之恩,要抵就拿这个抵你毒打我女儿十年,我的宝贝女儿还被你生的小贱人作践,岂有此理现在还想占着养母身份占我女儿便宜,简直是不知死活”

看到威风凛凛的侯爷发飙,他话中之意是认出了自己,玉娘不禁吓了一捂住自己的脸,但眼中满是怨毒。

宋状师道“敢问侯爷,你所说的救命之恩是指何事何地的事”

赵铎自带名将侯爷的气场,现在虽然是美叔辈的了,但是容貌风采仍让人折服。

赵铎道“昭德二十二年,北狄一小股边军进犯,在边疆打草谷,本侯带着一千人追击,全歼敌军,救出被掳的边疆百姓。这玉娘就是其中一名百姓。本侯也救她一命,可以抵消她家收容我夫人生产的所谓的恩了况且,我夫人离去时给了她一千两银,她从来没有还,这以怎么算收钱了、赚钱了,那恩还在吗她当自己是谁呀后来她无依无靠的一个寡妇来投奔,我夫人又收容她,对她不是恩吗这又怎么算”

宋状师刚要说话,又被抢戏,王姥姥的媳妇道“寡妇不是”

宋状师道“怎么不是了”

王姥姥的媳妇道“玉娘没有嫁人,本来是要嫁给隔壁村的张家的,但她素来是个心气高的不肯。后来不怎么的怀了孕生下个女儿,她娘死后家里更没有依靠,村里又有许多人看这笑话。我们以为是她躲羞才离开李家村的。”

张氏也不禁吃了一惊,玉娘没有丈夫,生了孩子,她称自己是寡妇,她就信了。

玉娘不愿细提,她贵为侯夫人也不会去八卦一个乡妇的伤心事。

北边虽然也有人言议论茶余饭后嘲笑,但民风要开放许多。

边疆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