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立即齐声跟上。
陶睿笑了下,这次这个杨御史倒是挺会拍马屁的。给程倩倩造的势,已经成了。
数日后,边关来报,程栋和陈大人剿灭上百个贩烟团伙,关闭所有大烟馆,将搜查到的大烟一把火全烧了,并抓了几个贪官污吏,已经叫人押送回京了。此外,程栋还斩杀了一个贩烟的胡国人,经查,那人竟是胡国君主的外甥。
或者说,胡国君主就是派他那外甥负责给大秦传播大烟的事,之前一向很顺利,只不过这次阴沟里翻船,被程栋发现了他的身份,直接杀了。
与这好消息一同到达的还有边关魏将军参奏程栋的折子,魏将军语气颇为气愤,状告程栋对他不敬,不听他的命令,擅自做主云云。
陶睿都没等大臣们争议,直接就大笑着说“程栋果然是我大秦的好儿郎,没辜负朕的期望。”
大臣们互相看看,行叭,皇上这么说了,他们还能反对咋地
魏将军等了许久才等到陶睿的回复,结果却是嘉奖程栋的,差点把鼻子气歪了。从前边关所有军队几乎算得上程家军,他当将军的时候很是不痛快,很多时候都感觉下头不服他。
这么多年了,他总算在边关作威作福,听说太皇太后死了还高兴地欢庆三天三夜,想着以后纨绔皇帝亲政,他这辈子的潇洒自在是稳了,说是土皇帝也说得。
谁知道这皇帝三两下就干掉了摄政王,还特别重视程家。程栋一来边关,那些护国公的旧部就对其特别照顾,偏偏他想收拾程栋还收拾不了,程栋有皇帝的金牌,见官大三级,根本不听他的。
本来他和胡国君主的外甥是有来往的,结果这次那外甥在他的地盘没了命,恐怕他也要惹祸上身。如果他不能给对方一个交代,他也没好日子过了。
边关战事还未起,先内斗起来了。
但就像他担心的那样,程家世世代代都是将军,从前边关就是程家军。虽然过去了几年,但因为魏将军不得人心,程栋却既出众又得皇帝看重,好多将士的心自然就偏向了程栋。
他们是要听令的,但程栋是副将,还有皇帝的令牌,听他的也没错啊
程栋还带来了几封护国公的手书,亲自交给了几位军营中的叔伯,他们看过之后,暗中都已经支持程栋,程栋才来几个月,就已经和魏将军势均力敌了。
陈家主和陈大人的表现也十分优越,他们当初能起来,自然不全是靠裙带关系,本事还是有的。如今将禁烟、整顿乱象当做最重要的事、关乎家族兴衰的事,自然每件事都竭尽全力,办得漂漂亮亮。
边关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大秦国的百姓却越过越好了,陶睿致力于改变民生,几乎隔几天就能想到一件事情叫大家去做。大臣们都渐渐习惯他这样发号施令,而他们老老实实听话的模式了,居然还觉得很省事。
因为指哪打哪,差事办好了绝对有奖励,走歪门邪道必完,这么简单的规则每个有能力的人都舒坦。
就连当初惦记皇位的前贵妃娘家都老实了,因为他们唯一的依仗――陶渊,被陶睿天天留作业,不是抄佛经就是抄四书五经、史记、诗词等等,硬生生给弄成了一个文人,被陶睿打发去编书去了。
这还能成什么事不想老实也得老实。陈家,陶睿还会看太皇太后的面子给个机会,他们金家可没这种机会,只能努力培养子孙,反正只要有能力,陶睿都会重用。
又一年过去,陶睿收到程栋的消息,他查到了魏将军叛国的证据,已将魏将军押送回京。以及胡国似乎按捺不住了,有开战之意。
陶睿直接封他为大将军,让他不必请示,随时都可以开战。那些不放心的大臣们,又一次失去了阻止的机会。
陶睿穿越过来快两年了,朝堂整顿好了,边关整顿好了,民生也开始有了显著的提高,起码饿死、冻死的人减少了一半,算得上是政绩斐然。
而且皇家杂货铺开到了很多城镇,赚了很多很多钱,没人敢和皇家抢生意,也没人敢模仿皇家做的东西,所以皇家杂货铺类似垄断一样,东西新奇质量又好,到哪里都是销售火爆。
就连去与其他国家交换财物的队伍也都带着大批财宝回来了,国库是再也没有空虚二字。
陶睿坐在皇位上,当真是坐得稳稳当当了。
就在众臣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稳稳当当过下去的时候,陶睿又给他们丢了以及惊雷。
“朕要御驾亲征。”
群臣立即劝阻,无一例外,上一任皇帝就是御驾亲征死的啊
陶睿摆了下手让他们安静,淡定地道“朕不是自不量力,没事找事,这许久以来,朕一直请护国公教朕武艺、兵法。胡国乃是我朝心腹大患,不除不可。朕会带护国公与锦衣卫同行,尔等不必担心。今封程斌为丞相,代朕监国。端淳妃在宫中无聊,思念家人,特准其回家待嫁。朕归来之时,便举行封后大典,迎娶她入宫。”
陶睿再一次什么都安排好了,然而这次遇到的阻碍非常大。
他可还没有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