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过她,竟然一点都没发现。
不过他们家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就没再闹到陶睿面前,陶睿忙着呢,自然也懒得搭理他们。
陶睿和童奶奶商量过,在童家的自留地里也种满了他想研究的农作物。现在养鸡鸭鹅兔子啥的都在山上养了,他们自己吃的菜就种在了后院,所有的自留地都被陶睿征用了。
几位长辈去看了陶睿种的东西,见长势不错,不像是祸祸东西的样子,便也不管了。他们三位长辈,本质上来说都是宠孩子的,所以陶睿这么瞎鼓捣,他们也一样表示了支持,还开玩笑说要是陶睿真研究明白了,他们就再不用饿肚子了。
陶睿对这个未来毫不怀疑,因为他并不是在研究,而是对照着美食全科在学习,只要他按照步骤耐心地种植,出了错误及时改正,得到的产量自然是现在的很多倍,在所有人看来也就是巨大的研究成果。
他用那么多积分换来的知识,他当然也想把这本书啃下来,全都弄明白。
所以他特别专心,生意上的一些小事都交给父母来做,童燕负责给他当会计,算明白所有的账,童奶奶身体也好了很多,可以帮忙监工,保证国秀小吃出品的质量没问题。这就让他轻松了很多。
陶睿在山里还种了果树,培育了人工蘑菇和木耳,甚至养了虫子专门喂家禽吃,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同时进行了多项学习。不过好在美食全科的讲解非常之细致,他一下子开展了养育了这么多动植物,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刚开始肯定是会有家禽死掉,有农作物死掉,但这种情况越来越少,陶睿照顾这些动植物也越来越熟练,越来越顺手。
他还带着童燕和三条狗去清理了深山的猛兽,一次一两只这样清理,免得它们被那些家禽家畜吸引下山。之后他把深山那边弄了篱笆墙,每天都会去检查,起到了很大的防范作用。三条狗也经常在山里跑着玩,变得越发厉害了。
这一年秋收时,陶睿种的粮食是村子里同数量中产量最高的也就是说他种出来的比别人好得多。大队长反复确认又确认,高兴地立刻将这一成果上报,很快引起了镇里的重视。
他们还有人记得陶睿,他的国秀小吃这一年名气更大了,而且他当初的兔子养殖法和拒绝首都工作也被好些人记着呢。所以领导没怀疑就亲自带人过来看陶睿种的地,这一看,就算他们不是专业种地的,也能看出陶睿的地和其他那些地的区别。
这可是大事情,上报之后,第二天就有市里的人过来拍照,当天又着急忙慌地赶回去,将照片和陶睿写的培育法层层上传。
事实摆在眼前,没人怀疑陶睿胡说八道,也就不像上次兔子那时候需要试验,这次的上报直接就报到了首都。
陶睿的培育法是关于小麦、水稻和大豆的,这三样他学得最好,其他的蔬菜倒是味道很好,但在这个年代意义不大,以后可能还比较有发展。他也就暂时没提,另有果树什么的,产量味道对比还不够明显,他也没提。
这次首都派来两位专员,直接将陶睿请去了首都。
这次当然是不去不行了,正好陶睿的生意经过这一年已经稳定,他短时间不在也能照常运转,只是高价的货品暂时缺货罢了,影响不大,他就随着专员去首都做研讨汇报去了。
在水稻方面袁老是专家,还要其他几位专家一起见了陶睿,和他探讨他总结的培育法。
陶睿自然是把自己试验出来的方法都说了,几位专家通过谈话也看得出陶睿不是专业的,没有系统地学过种植,但总有各种奇思妙想,且对动植物心细如发,非常善于观察。
陶睿属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的,属于学习了未来的知识,然后将自己学到的拿到了这个时代,那成果自然超前,受到了很大的重视,真正成为了有杰出贡献的青年。
当然了,他学习时间有限,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倒是也没到那种令人接受不了的程度,所以各位专家并没觉得他有什么奇怪的。像袁老研究的水稻,就比他学习得深入很多,毕竟这些东西也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
但他可以确定,他的这些培育法交上来之后,这些真正专业的专家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快速地研究出更好的成果。所以他才在没有全部学成的时候就把培育法交上来,就是为了帮助他们研究。
他在首都停留了半个月,见了不少人,还进了研究室,把自己真正会的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他们,包括最近弄明白的鸡鸭鹅养殖法,可以减少死亡率,并养得肉多、爱下蛋。
当他们疑惑他为什么要研究这些的时候,陶睿坦然说“因为我以前在老家像废物一样,就整天想做点有用的事。之后发现做这些可以富足自己并帮助乡亲,我就对这些更感兴趣了。以后我还会继续研究,有了任何新的成果,我一定会立即报上来的。”
这理由让大家哭笑不得,之后好几位专家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实验室,都被他拒绝了,他表示他会的就现在这么多,没有其他的了,至于以后,还是要在家里那个熟悉的环境中,才可能有新想法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