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第 123 章(2 / 7)

也快,营养要跟得上。庄子上没有好食材,就让人找内务府。咱们自己给银子,让他们代买食材每天给你送新鲜的。”

“我庄子上什么都有。”胤祜道。

太子被冷落在一旁。

胤祜消灭了碗里的小山,皇后又给他堆了一座小山,他吃饱了还在往嘴里塞,这沉重的姐弟情,他快吃撑了。

好在亲哥懂他,帮他转移了话题“地里怎么样了”

“地里只能用有机肥催一下产量。水稻这几年肯定不会有结果。育种太难了,水稻花又小,一穗至少有一百多个花,我一个人一天能搞多少而且条件受限造不出氮肥,没有化肥,就算搞出新粮种,产量也高不到哪里去。”

不是他说丧气话,现实如此。

技术是其一,还有环境污染呢

想想后世灭绝的动物,就该知道青山绿水多可贵。

皇后终于放下了筷子,她问“土豆和红薯呢”

“土豆和红薯我都种了。土豆容易感染病毒,如果当主食一家人的指望都在土豆身上。万一出事,就会颗粒无收,百姓吃不上饭肯定会暴动。可以在山上开荒,但也不能连种。”

土豆是值得推广的,只是不建议当主食。

红薯除了储存难,还要轮作,育种时注意一点基本上不会有问题,就是吃多了难以下咽。

只有米面百吃不厌。

太子听后直笑“能吃饱饭就行了,口感不重要。再说了,红薯的吃法很多,换着法子吃也能换换口味。”

连饭都吃不饱,谁还在意口感

太皇太后忌日一过,胤祜又回到庄子上了。

今年有女儿参选的人家都等得心焦,一直盼宫里的消息。

可惜久等不到,直到五月底才盼到好消息。

康熙连下圣旨给几个儿子赐婚。

四阿哥和七阿哥兄弟二人收获满满,康熙给俩人各指了个正室,和两个侧福晋,另外还有三个格格。

仔细去看,康熙给他们相中的秀女,除了正室模样端庄,侧福晋和格格都是长相平平,看起来富态又好生养的那种。

给两个儿子送那么多女人,康熙的目的昭然若揭。

五阿哥和八阿哥定下了嫡福晋,又指了两个格格。

太子和大贝勒还有三阿哥各一个侧福晋和两个格格。

在所有年长的皇子里,别人的后院或多或少进了两个人,而原本的热门人物六贝勒什么都没捞到。

六贝勒后院里干干净净,连个侍妾也没有,皇上和皇后娘娘不给他安排女人,他自己可能没开窍。

也有人怀疑他身体有问题。

六贝勒从小就有体弱之名。

因为体弱,比其他皇子晚入学,时不时就要休养几天。

以前见他活蹦乱跳的样子不像个体弱之人,可如今比他小的七阿哥和八阿哥都有福晋有格格,他这个当哥哥的却跟个和尚一样不近女色,难不成他的体弱是真的

越想越有这种可能。

他从上书房结业一年,还在游手好闲,肯定是体弱的原因。

众说纷纭,越传越离谱,还传到民间去了。

传到最后,就成了胤祜命不久矣。

康熙派人出宫打听了,打听到的流言不下十种。

他当下便是一声冷笑。

“那些狗东西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家里有没有适龄的女儿,或是没指给小六,就在抹黑小六的名声”

他儿子身体有没有问题,他比谁都清楚。

不过,体弱之说最开始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倒也不好自打自脸的反驳流言,只能制造更大的消息转移目光。

那些传谣言的人,早晚会把巴掌扇到他们自己脸上。

他儿子不但会长命百岁,还会儿女成群,会封亲王。是他们一辈子企及不了的高度,让他们酸去吧

康熙亲自去庄子上看望胤祜,见他穿着草鞋,带着斗笠,顶着毛毛小雨在地里忙活,就更气那些造谣的人了。

胤祜听后,浑不在意。

“没事,就当我体弱呗。”

他不在意,康熙在意啊,他当时为了省事给儿子冠上体弱之名,就觉得对不起儿子,“是皇阿玛对不起你。”

其实胤祜早就听说了。

太子给他捎了信,让他安心。

亲哥还是很靠谱的,六月初二詹事府造的怀表和座钟就要上市了,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聚集在怀表和座钟上,还有詹事府新出的规矩黑名单。

就不会有人盯着胤祜不放了。

他拉着康熙就走“皇阿玛,去尝尝我种的黄瓜。”

俩人走在田埂上,路边的小草湿漉漉的,也打湿了康熙的靴子,他跟着胤祜来到种黄瓜的地里。

一片绿油油的黄瓜藤爬到竹竿搭的架子上,翠绿的叶,嫩黄的花,藤上还悬挂着一条条有大有小的瓜。

“皇阿玛在这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