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
林知夏发话之后,其他同学纷纷附和。
万春蕾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编剧组的组长。这一场节目的质量,全由万春蕾来决定,她顿时感到责任重大。她挑选了七位同学辅佐她。
当天下午,万春蕾借用小教室,召开一场剧本会。
除了编剧组的八位同学,这场剧本会上,还有江逾白、林知夏、沈负暄三个人。
十一位同学齐聚一堂,捧起空白的草稿纸,苦思冥想。
万春蕾握手成拳,拳头支撑着下巴,宛如一座沉思者雕像。她喃喃自语道“演什么啊你们想演什么”
沈负暄含笑道“西游记三打白骨精。”
江逾白严肃道“三国演义火烧赤壁。”
沈负暄笑意更深“哇,江逾白,你想演三国演义的赤壁吗那要怎么分配角色你是周瑜,林知夏是小乔”
江逾白演周瑜,林知夏演小乔这个假设,却让江逾白觉得不好意思。他知道,周瑜和小乔是一对夫妻。而他还是个初中生,不应当涉及成人的层面。此外,他和林知夏是好朋友,更不能扮演周瑜和小乔。
林知夏与江逾白不同。她根本没考虑到“周瑜小乔是夫妻”的层面。
她只是平静地分析道“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赤壁之战,伤亡惨重。曹操逃跑的时候,道路泥泞,狂风大作,军队难以行进。曹操就让一些病弱的士兵背着草,伏在地上,骑兵的马蹄直接从那些士兵的身上踏过,活活踩死了许多人。”
林知夏描述的场景,震撼了整个编剧组。
“我们不能演赤壁之战,”万春蕾坚决地说,“张老师讲了,校庆就得热热闹闹,喜喜庆庆,不要搞这种死伤无数的东西。”
编剧组里的另一个同学问道“那还能演什么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万春蕾评价道“刘姥姥进大观园,温馨、平淡、有趣。可是,它跟我们省立一中的百年校庆有什么关系啊”
编剧组再次集体沉默。
林知夏双手捧脸,安安静静地望着同学。她既然加入了演员组,就不会越俎代庖,抢走编剧组的份内工作。
江逾白缺少林知夏的这份感悟。
江逾白直接建议“省立一中的前身是1906年的一所学堂。我们设置两幕场景。第一幕在1906年,第二幕在2006年。我们的小品对比一百年来的变化,弘扬博学慎思,修身明德的校训。”
省立一中的校训是“博学慎思,修身明德”,结合了礼记中庸与礼记大学的名句。
江逾白才刚讲完,沈负暄就感叹道“你这个办法挺不错,点明了百年校庆的主题,还能让观众们记起校训。张老师肯定特别喜欢。”
光线明亮的小教室里,林知夏双手按住桌子,忽地站了起来“江逾白的办法很好,我支持。”
编剧组的同学们,大多持有相同的看法。他们一时想不到更好的主意,索性全票通过了江逾白的提案。
万春蕾更是风风火火地准备起剧本。她把剧本命名为变迁,又分成了两个部分1906年与2006年。
编剧组的同学们加班加点,赶在两天内做出了变迁的第一版。
万春蕾把重点放在了“女生读书的机会”上。
她通过两幕戏剧化的场景,还原历史与现实公元1906年,正值清朝末年,男女不得同校,女子学堂稀缺。公元2006年,省立一中同时招收男女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女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女老师能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百年历史推动了社会进步,也推动了教育的革新与发展。
变迁这个剧本,宣扬的是一种“回顾校史、热爱学习”的精神。
编剧组的八位同学都对变迁很有信心。他们相互校对,确定版本,就把电子稿发给了沈负暄。
沈负暄带着一帮朋友跑去学校门口的复印店,直接将变迁打印成36份,再带给初二十七班的每一位同学。
大家拿到剧本,反复品读,都说编剧们写得好,写得妙,行文流畅,立意很高,肯定能摘取“校庆节目一等奖”的桂冠。
班主任张老师也很喜欢这个本子。虽然这个本子,并不符合他“热热闹闹、喜喜庆庆”的要求,但他看出了台词背后的精神文化,他非常欣慰。他鼓励大家带着学习的热情,演出竞赛班的昂扬斗志。
张老师的高度赞扬,让十七班的演员组、导演组、道具组迫不及待地开展了排练工作。
省立一中的初中部有一栋艺术大楼,楼里共有两个排练厅。百年校庆即将来临,排练厅的档期难求,初二十七班只能在周二、周三的中午使用一个排练厅。
这意味着,每逢周二和周三,林知夏都不能回家吃午饭,也不能回家睡午觉了。起初,她有一点不开心,但她随后就想到,她是十七班的班长,还是变迁的女主角,于情于理,她都应该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认真地对待每一次排练。
编剧组的八位同学为了剧本,连续熬夜四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