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岁月35
京城里消息传到辽东, 也没那么快。这种事不同别的事, 既然要叫金老二光明正大的回去,那就更得沿路把架势给端足了。这回是圣旨, 一路大张旗鼓的前去,自然是没那么快的。
但李诚的消息还有贺家打发的人却一点也不敢歇着的往辽东去了。
此时的辽东, 粮食已经入库。
给金家修的宅子, 此刻已经完工了。剩下的都是细小的活计。但住人肯定不行。三爷很热心, 带着人在宅子里转了一遍又一遍, 尤其喜欢里面的火墙。不用问也知道,这要是烧起来了,屋里得有多暖和。还有浴室, 更衣间, 对于冬季过长的辽东来说, 这就是最好的东西。
只要想想, 大冷天的啥也不用干, 在家猫着, 好酒好菜的吃着, 管他外面是什么天, 家里是晴天。这样的日子一点也不比京城侯府差呀。
他回来就热心的找四爷“等家里的境况再好一些了,弄个小戏班子。老太太和太太闲着也是闲着, 在家听听戏, 图一乐。”
安于现状, 对外面的变化迄今一无所知。
四爷提醒了一句“这个先不急”
也是不急。新宅子要住人, 里面的东西添补齐全, 怎么也得又一年。
既然四爷说不急,人家就真不急。起身就往回走,“明年开春移栽花木,我得想想,给院子里栽点啥。”
说走就走,四爷想再多说一句的工夫都没有。
林雨桐笑着将人送出去,回头就问四爷“准吗”
四爷点头“准该收拾的要收拾起来,西北那边去封信,得告诉林家人一声。”
这个好说,“就是家里这个安排不好办。”
大房那边才把学馆建起来,这又不成了
三房好说,就是多了个女婿。三房上下对女婿都满意,本来计划着就是年前给孩子把婚事办了。结果这得回京城女婿是带走,还是继续留在银州,怎么安排对路六爻来说,银州他是地头蛇呀,所有的关系都在这里了。家业产业所有的所有,还有老家的亲生父母跟着去的决定不是那么好下的。但要是留下来,孙氏那边未必舍得琳姐儿。
四爷就说,“舍不得琳姐儿,不过是怕琳姐儿受委屈。若是咱们回京,老二必然在银州的。且职位不低。亲二伯就在左近,还怕谁欺负这个也不要紧”
反倒是自家,这些孩子该怎么安排。
“提前安排”四爷这么说着,晚上就叫了几个小子到书房。
四爷跟这些孩子把话说的很透,“站在高处就是这样,起来了落下去了,谁也不知道到底要经过多少起落。你们几个中,很有几个有前途的,我跟你们的娘商量了再商量,哪怕是舍不得,但还是不得不给你们另外安排一翻。”
几个人面面相觑,金嗣眼泪唰一下就下来了“我不离开爹娘我哪里也不去,我就陪着爹我听话我以后好好背书,好好念茶经,我不偷懒爹,别赶我走”
这话一出来,金世遗也跟着掉眼泪。
金世遗的天赋不错,学馆里的学生都管他叫十一郎。顺便的,这几个收养来的,从大郎到二娘子三娘子的就这么给叫开了。
一个个的平日里跟铁打的似得,这会子却哭出来了。
哭什么哭。
四爷扒拉最老实的四郎,“不撵你。你娘也舍不得你,怕你出门在外被人欺负了。放心,你在家,以后就在书房里,还跟结巴叔作伴去。行不”
行
四郎心里安稳了,憨憨的笑笑,去泡茶去了。
等四郎出去了,四爷才道“别怪爹娘偏心,这自来爹娘偏的都是憨儿。他得靠着爹娘,可你们指不定,将来爹娘得靠着你们。爹娘养儿,盼着平安,也盼着出息所以,我跟你娘不能将你们总护在翅膀下面。”
几个人相互看看,谁都没先说话。等着四爷把话往完的说。
四爷就看金逸“我已经托人在京城买了一处宅子,这宅子平时大郎帮着照看。你们兄弟姐妹,到那边府里难免拘束,以后那府里,主子下人一堆,规矩跟咱们家不一样。有必要在侯府暂住的时候就暂时住住,但你们绝不是无家无业只依附金家的人。老家这村里,你们也看了,紧靠着家里的宅子,你们兄弟姐妹十一个,包括李弩,十二个,都有你们一处小院。紧靠着姑太太的庄子,给你们一人值班了一百亩地,回头叫人帮着打理,这便是你们的退路。京城里,先值班一处大宅子,到了地方不至于没处落脚。这是属于你们十二个人的,可明白”
金逸点头“爹,儿子明白。”
四爷就道“大郎我还是留在身边,只跟我出门。将来他的前程,我跟你娘另有安排。四郎太老实,现在放出去,我们不放心。将来给他说一门好亲事,有个能掌门立户的媳妇了,再叫他出去自己过日子,那也得放在我们的眼皮下面七郎跟十一郎,过几天,跟着陈掌柜往江南去。江南文风鼎盛,我已经托付给陈掌柜了,叫他帮着在那边置办个小院,雇上一房下人,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