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代唐以前都没科举取士,那时候贫民子弟想上进都没门路。只能一辈子务农,或是从事下九流的行当。而要被举荐为官太难太难,所以当时的官员多是世家子,而贫民没有能力,不能反抗,不能往上爬,只能被压迫。
反观现在,可以通过科举鱼跃龙门,那么不管是寒门子弟还是其他人士,都有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机会。这对寒门子弟来说是幸事,虽然三更眠五更起的读书还是太过辛劳,可只要能中举,那么一切的付出和劳苦都是值得的。
稍后两天,瑾娘和徐二郎果真抽空回了一趟林家,仔细和林父与沈姨母说了会暂时旅居京都的事情。
林父固然不舍,可也晓得女婿还要参加春闱,为防夫妻分离徐二郎生了外心,还是瑾娘一道跟着去的好。这样一想,他们搬去京城住也未尝不可。
况且说不得女婿此番得中一甲,那么就要在翰林院为官,以后也要长住京都。这样想来,既然早晚都要去京城,早去些自然更好。
林父点了头,沈姨母却仓惶的很。
担心他们路上赶路辛劳致病,还担心他们会遇到土匪,又担心去了京城没了娘家人撑腰帮衬,瑾娘会被徐二郎欺负;还担心瑾娘被见过大世面,一个不慎给徐二郎丢了颜面,被徐二郎嫌弃。
各种担心压迫的她深思不属,面色惊慌如同惊弓之鸟。可她又深知若是夫妻长期分离,更容易离心,所以即便有心劝说,最后还是理智的没有开口。
瑾娘自然看出了姨母的心思。她一贯就是个胆小的人,哪怕和徐父成亲七八年了,也很少走出林家所在的胡同。
她胆小,畏惧,对外界有种发自肺腑的恐惧。总觉得外边全不是好人,总觉得外界天灾太多。所以宁肯十年如一日的守着这个小院,也不愿意去看看外边的花红柳绿,热闹繁华。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