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围往西安门方向走去,途经永巷的时候,听到一阵清亮的读书声。
这是司礼监内书堂的小宦官们读书的声音,大多是十二岁以内,聪明机灵的小宦官,而且授课的老师,都是翰林院的学士,正儿八经科举考出来的进士。
真是人活的久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反转都会发生。
在洪武朝,高祖皇帝深厌恶太监干政,并以前朝太监祸国为教训,不准阉人读书写字,若有人私下识字的,斩。
到了永乐朝,就是今年永乐七年,皇上出征,太子监国,除却军国大事,重要官员任免,以及外交等事情,其他事务都交给太子处理。
可是太子也只是为永乐帝打工的,永乐帝如何遥控太子、即使身在北方,也能对国家事务了如执掌,确定文臣不会和太子勾结,把自己给架空了
于是,永乐帝启用一股力量,来帮助自己监督太子监国这就是由宦官组成的司礼监。
宦官,是绝对依附于皇权的人群。他们毫无根基,命若浮萍,不像文官武将那样有同族同乡同门同党同袍甚至姻亲等羁绊,他们所仰仗的,只是皇帝的恩宠。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郑和,是永乐帝在燕王府时就十分信任赏识的宦官。
永乐帝要司礼监监督太子监国事宜,但凡有送到太子那里的奏本,需有东宫詹事府主薄把奏本录入,同时还有同春坊思直郎、清纪郎、司谏分为六科,在司礼监那里揭帖也就是做出副本备份,把每天诸司启奏的事情以及东宫处理的结果都留存一份,送到永乐帝那里。
如此一来,永乐帝对太子监国所作所为,事无巨细,了如指掌。
可是东宫每天的奏本都堆成小山,需要大量繁重的抄写和归纳工作,需要能够书写,并且熟悉朝廷各类行政公文的有学识的宦官们担任。
但,洪武朝严禁太监私下识字,建文朝又延续了洪武朝这一“传统”,司礼监人才匮乏,去那里找那么多识字的宦官担任抄录工作
永乐帝大手一挥,“没有人才,就训练人才嘛,你们司礼监从宫里挑选聪明的小宦官们,朕派翰林院的学士们教育他们读书识字,快速成才,很快就能上手,抄写公文了。”
司礼监在内院开了学堂,简称内书堂,招了第一批学员,他们有一些读书的底子在。
由于时间很紧,翰林院学士们对内书堂小宦官进行了魔鬼式的训练,堪称明朝版本的衡水高中模式。
每天天不亮,小宦官们起床了,来内书堂,先拜孔子牌位,然后站立等待翰林院教官。
翰林学士进门,诸位小宦官拜于堂下,然后就是点名签到,为了防止小宦官们走神,他们都是站着听课,“拱手肃立”。
然后捧着一本书开始背诵,背完才能去课堂练习书法,背不完就一直站着背。
之后才是翰林学士讲课,课程以务实为主,司礼监为了培养内书堂小宦官,专门去内府刻印了图书,其中有洪武正韵这等教授官话和正确发音的,有诗经大全、书经大全,春秋大全、四书集注、贞观政要等等上百种图书。
可以说在内书堂毕业之后,在知识的宽广度都能超过秀才了,何况授课老师都是入选翰林的进士们,有名师授课。
每天课程结束散学的时候,还有仪式感的放学,每一个学生走出学堂,要在外面排列成队,轮流写诗,翰林老师们按照“春夏秋冬随景而以腔韵”,要每一个学员当场作诗。
如果有做不出来的,“必群打诟辱之”。也就是说,学员们排成好几排,每一排学员都按照教官的要求当场作诗,如果做不出来,这个学员就要受到整排学员的殴打侮辱
司礼监最好、最全的教材、最好的师资力量,大明最顶尖的老师,如果你还学不好,那就等着挨打挨骂,甚至被清退吧。
内书堂这种魔鬼式的教育模式,连后世以严苛闻名的衡水高中都望尘莫及。
读书改变命运,是古往今来通用的道理。未来大明最有权势的宦官机构司礼监,里头的人员必须有内书堂读书毕业的学历。
胡善围经过内巷的时候,正好遇到内书堂小宦官们放学排班题诗。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高考最后一天,继续送100个红包哟刚好舟写到影响大明未来趋势的司礼监内书堂,很是感慨。
读书改变命运,尤其是底层人民的命运,善围是这样的,太监也是这样的,现代的舟也是这样的除了读书,真的没有其他出路啊,读书对于我们,是最好的捷径。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天然卷万岁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anna50瓶;爱开黄腔的小阿姨40瓶;米饭精30瓶;quiades、孩纸20瓶;夜舞琅嬛15瓶;蘑菇希利斯14瓶;小滟飞飞、小勺子、霓裳小妖儿、泡沫、莜10瓶;范范梦游中、衣间写月、雪晴5瓶;在追书的西西3瓶;171849392瓶;青玄朱白粥19、小喵三千、洪荒树妖、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