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戴珊(5 / 10)

胡善围 暮兰舟 20074 字 2023-12-13

第490491页。

原因,但其妹的作用应是其袭爵的重要因素。

郭玹虽然成功袭爵,但也埋下了袭爵之争的隐患。首先,郭英无嫡子嫡孙,庶出的子孙们很难对家族产生尊崇感。据郭铭之母严氏的墓志铭记载,严氏平时还要做女工之事,邵磊据此推测她在武定侯家族内处于弱势地位2,这从侧面说明郭铭家族在武定侯家族内的地位不会太高。如果郭珍能够袭爵,家族内部至少还能形成对长房的尊崇,但郭玹的袭爵打破了这种可能,从而在武定侯家族内部营造出“侯爵人人可得”的氛围。

其次,郭玹袭爵主要凭借其妹的力量,这就使得原本应该由族权解决的袭爵问题受到了皇权的影响。郭镇之妻永嘉公主仍然健在3,身为明之女的她同样可以借助皇权。永嘉公主后来的种种

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是受到了郭玹兄妹的启发,也使武定侯家族的袭爵之争变得更加复杂。二、正统至天顺年间袭爵之争的起伏

郭玹袭爵期间,虽然武定侯家族并未因袭爵问题发生争端,但永嘉公主和郭珍仍在为夺爵攻讦郭玹。“三杨”主政下的朝廷不支持郭珍夺爵,并回信批评永嘉公主。4正统十二年1447年七月郭玹病逝后,郭珍与郭玹之子郭聪互相参奏5,袭爵之争爆发。同月,郭珍奉永嘉公主之命来北京朝见,病逝于通州。6郭珍死后,以张辅为首的朝臣支持郭聪袭爵。7但明英宗不允许任何一人袭爵,仅赐郭聪官职搁置此事。8

明英宗的决策与朝臣建议相左应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首先,永乐年间以来,许多勋臣家族在长期无法袭爵后丧失爵位,如安陆侯吴杰家族、颍国公傅友德家族以及江阴侯吴高家族等。9明英宗亲政后对勋臣袭爵的态度也较为冷淡,在武定侯家族袭爵之争爆发前一年,他还曾借家庭纠纷剥夺安乡伯张安的爵位。瑏瑠这种情况与皇帝对爵位的微妙态度有关。正如明所说:“朕惟帝王之兴,必有佐运之臣,竭其忠力,故能生享爵禄,殁膺赠谥,此古今报功之令典也。”瑏瑡皇帝授予大臣爵位并允许世袭是一种激励机制,必须考虑为之付出的成本。在明代,这种成本包括禄米和法律特权。虽然官职和爵位从明初便已分开瑏瑢,但事实上有爵位者仍比平民有更多机会获得官职,特别是武官职务。这种特权虽然对明代强大的皇权很难构成威胁,但在本质上与皇权的至尊性仍存在矛盾。这可能是明英宗不支持武定侯家族袭爵的根本原因。

何乔远:名山藏列传卷41郭英传,明代传记丛刊第74册,第511页。据何乔远记载,“镇子珍风痺不能侯,珍弟玹借侯一辈。”则当时双方有可能达成过“借侯”协议,但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可能带有胁迫性。郭镇四子中,郭兰、郭蕙和郭荃均夭折,唯郭珍尚存,这也是郭玹得以袭爵的重要原因。参见郭良辑:毓庆勋懿集卷8驸马都尉郭公墓表,第216页。

2参见邵磊:新见明代勋贵及其家族成员墓志考释,文献2014年第6期。

3永嘉公主直到景泰年间才去世,其名号伴随着皇帝的更替发生变化,为了论述方便,统一称呼其为“永嘉公主”。

4明英宗实录卷15,正统元年三月癸酉,第279280页。明功臣袭封底簿卷1武定侯,第8687页也记载此事,不过时间是在宣德十年。

57明英宗实录卷161,正统十二年十二月庚辰,第3134页。

6郭良辑:毓庆勋懿集卷8故明威将军南京锦衣卫指挥佥事郭公墓志铭,第222页。

8明功臣袭封底簿卷1武定侯,第87页。

9秦博:明代勋爵承袭与勋臣宗族活动初探,安徽史学2015年第5期。

瑏瑠明英宗实录卷140,正统十一年夏四月庚子,第2770页。

瑏瑡明实录卷166,洪武十七年十月壬申,第2551页。

瑏瑢秦博:洪武朝勋臣的官、爵与职权,中国史研究2016年第1期。

其次,永嘉公主带有浓厚的皇权色彩。如允许郭珍袭爵,他将获得皇权的额外庇护。但如允许郭聪袭爵,永嘉公主不会善罢甘休。在这种情况下,明英宗通过搁置来消除争端,不给勋臣家族族权与皇权结合的机会,也不失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在明代勋臣家族中,袭爵者享受崇高地位,可处置家族内部所有的大事与争斗,开国勋臣家族尤其如此。2在这种崇高地位及其巨大权力的诱惑下,武定侯家族成员很难不将争斗进行下去,明英宗的做法只能是扬汤止沸。

果然,武定侯家族内部并未因此对袭爵之事善罢甘休。永嘉公主在郭珍的祭文中写到“既不能继貂蝉于乃祖,又不能永箕裘于厥躬,为子未尽孝,为臣罔竭其忠”,犹以郭珍未能袭爵为恨。3由此而生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这从景泰五年1454年定襄伯郭登写给郭珍长子郭昌的信中可见一斑:

郭氏子孙多众,枝叶离散,则有亲疏之分,以吾祖宗之心观之,岂有亲疏耶何苦以阋墙小忿,变骨肉为仇敌,至老死不相往来,伤同气之情,启他人之笑,贻前人之耻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