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第 171 章(2 / 4)

刘彻撇撇嘴,不屑一顾道“不是很懂你们这些人的想法。为皇者本就是称孤道寡,何必挂怀这些后宫小情对吧始皇”

嬴政淡淡“嗯”了一声,少见的赞同了刘彻的话。

李世民近前去拍了拍嬴政肩膀“老哥啊,我们所感知到的愤怒,一是因为珍爱之人在自己死后为人欺凌,二来是因为人走茶凉,饶是再三交代,驾崩之后儿子朝臣也就不把自己说的话当回事了,你不能简单理解为后宫之争。”

他语气轻飘飘道“用你的经验来讲,就是你临终前交代让扶苏继位,但是赵高跟李斯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偏是不听呢”

嬴政“”

一把刀猛地捅进了心窝

“是呢,”高祖踱步近前,道“他们不仅不听,还矫诏害死了你寄予众望的继承人扶苏,始皇,气不气”

嬴政“”

又一把刀

开始生气了

想抓李斯和赵高九族去修长城了

嬴政深吸口气,默默闭上了眼睛。

高祖又去看刘彻“用彘儿你的经验来讲,就是你驾崩前夕下令赐死钩弋夫人,但是底下人阳奉阴违,唯恐杀死将来天下之主的母亲,所以悄悄留下了她性命,之后子少母壮,钩弋夫人骄横独断,淫荡放肆,又无人阻止吧”

刘彻“”

一把刀猛地捅进了心窝

李世民笑吟吟的接了下去“又比如说生前安排好的顾命大臣霍光,后来行伊尹之事”

又一把刀

开始生气了

想杀那些个王八蛋全家了

刘彻“”

刘彻深吸口气,默默闭上了眼睛。

李世民心满意足的同高祖一击掌“完美”

朱元璋听得忍俊不禁,再看钱皇后坐在席间戚然萧索的模样,倒觉得她有些可怜。

钱氏为皇后时,行事谦和,品性温婉,娘家也约束的很好,只要她别生事,奉养她终老没问题,死后跟朱祁镇合葬,就更没问题了。

至于殉葬之事,就此废黜,也是好事。

这思绪只是一瞬间,朱元璋收回视线,举杯面向群臣,底下文武百官见状,便停了交谈,齐齐望了过来。

朱元璋道“此次北京大捷,全因百官勠力同心,神灵祖先保佑,而除此之外,还有几位爱卿格外值得褒赞于尚书”

于谦不意皇帝第一个提起的便是自己,受宠若惊,起身道“臣在。”

朱元璋既爱重他人才品性,又怜惜于他前世遭遇,心中一时感慨万千,举杯道“此次守卫北京,护我河山,于尚书论功当首,加封少保,赐国公爵,封号卫,许后世子孙永传”

话音落地,满座朝臣皆是为之一怔。

都知道此次北京保卫战于谦功勋卓著,都知道皇帝欣赏于谦,且他又有功勋在身,可谁曾想皇帝的封赏竟有这般丰厚

竟然赐下国公之爵,还许世代相传

本朝至今只封过两次公爵,一次是太祖皇帝定鼎天下,加封功臣,第二次是太宗皇帝功成之后,封赏靖难功臣,勋爵难得,有个伯爵、侯爵的位置便算是承天之幸了,谁又敢奢想公爵之位

一时四座歆羡异常,刚刚入口的美酒发酵,仿佛也有些变酸了。

于谦亦是怔在当场,回过神来,忙跪地推辞,诚恳道“瓦剌打到了北京,以至于国朝要在京师四邻设防,这是士大夫的耻辱,臣又岂敢居功”

这个于谦啊,就是太过勤勤恳恳,也太过忠直了。

这么说话皇帝听着舒服,但同僚们听在耳朵里,心里该是个什么滋味

不过,也正是这样的臣子,才值得老朱偏爱,百般厚赏。

上一世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可以说是保住了大明的颜面和北方江山,如此大功,封个爵位过分吗

一点也不

那时候是景泰帝在位,虽说没封,但是对于谦的优待都摆在那儿,可是后来呢

朱祁镇那个王八羔子上位,反手就把于谦杀了,策划夺门之变的石亨得了忠国公爵位,内侍曹吉祥成了司礼监掌印太监,这踏马上哪儿说理去

“京城之危,皆因太上皇昏庸,与诸位卿家何干”

朱元璋手持酒盏,步下玉阶,亲自将于谦搀扶起来“朕已经拟好了旨意,卫国公无需推辞”

又举杯相敬“请”

于谦神情怔然,眼底有泪光一闪即逝,同样举杯,震声道“谦为明臣,幸甚之至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肝脑涂地”

胡濙在侧,微微发笑,朱元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旋即便转向他“胡尚书。”

胡濙正要起身,肩膀却被朱元璋按住,又向一侧王直道“王尚书。”

王直作势起身,也被朱元璋示意不必。

他正色道“大明之所以有今日,其功一在卫国公,二在两位尚书,朕向来说有过当罚,有功自然也该赏,朕已经拟定了圣旨,加胡尚书为永嘉侯,加王尚书为平宁侯,旨意将于明日正式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