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第 162 章(2 / 3)

细细看他面容,忽的悚然一惊。

朱元璋接了那道懿旨细阅,察觉有人紧盯着自己,旋即抬眼去看,双目湛湛有神,饶是心无怒意,眸光也裹挟了三分凌厉威仪。

胡濙为他神色所摄,心神失守,膝盖一软,跪倒在地。

内阁学士陈循见状,赶忙弯腰搀扶“老大人一路辛苦,接连赶路,料想早就腰酸腿软,还请璐王准允,寻个座椅前来”

朱元璋还未应声,却听胡濙“啊呀”一声,两行浊泪顺着眼眶缓缓流下“祖先庇佑王爷的形容模样,正如同当年的太祖皇帝啊”

陈循听得愣住,一手将他搀扶住,下意识转头去看朱元璋,驸马都尉石璟也是面露诧色。

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眼底飞快的闪过一抹不悦。

皇帝北狩,皇太后想要立皇长子为帝的,奈何朝臣反对,只得退而求其次,应允下旨迎立璐王为帝,但作为交换,须得册立皇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等新帝去了,便将大位重新交还到当今天子一系手中。

当日在大殿之上,胡濙坚决要求迎立成年藩王为帝,为此跟皇太后闹的很不愉快,皇太后固然掌控正统,是天子之母,但胡濙也是先帝临终前选定的托孤大臣,双方各怀己见,到最后,还是皇太后败下阵来。

金英此次往洛阳来,除了作为亲迎使将新帝奉迎入京之外,也在皇太后处领了观察这位新君性情和处世的任务,现下见胡濙为了阿谀新君,竟连太祖皇帝都搬出来了,不禁在心下冷笑,脸上却不动声色。

“胡大人年纪大了,记忆难免有所偏颇,皇帝逝去多年,您哪还能记得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

他顿了顿,又笑着补充“奴婢若是没有记错的话,胡大人仿佛是建文年间中的进士啊,今儿个怎么一见面,就说璐王爷相貌与太祖皇帝相似”

胡濙听得出他话中深意,只是一笑“我同杨溥杨大人一道于建文二年中进士,那时候太祖皇帝业已辞世两载,但是在那之前,有幸同杨大人及其余一干年轻举子为太祖皇帝召见,有幸在御前说过话,太祖皇帝说我们都是将来的天子门生,那就是他老人家的学生,特许让抬头见了龙颜”

金英没想到还有这一节,再一想这老家伙活得久,朝中又另有老臣,料想他不敢拿太祖皇帝来弄虚作假,只得讪笑一下,就此作罢。

“嚯,老朱,他还见过你呢,挺能活啊”

空间里李世民也有些稀奇“你还记得他吗”

朱元璋很是矜傲“他得蒙召见,目睹天颜,这是三生有幸我日理万机的,一年到头就三天假,哪天抽个空见了群毛孩子,怎么会往心里记”

李世民哈哈大笑。

嬴政等人也忍不住笑了。

胡濙跟金英说了那么一席话,虽然不气不恼也没人作色,但空气中却飘荡着几分淡淡的味。

驸马都尉石璟笑着打了个圆场“王爷身为太祖皇帝子孙,容貌上与太祖皇帝相像,也是情理之中。”

内阁学士陈循也穿插其中,说了几句车轱辘话,总算是将那一页给掀过去了。

朱元璋吩咐备茶,请几人往前厅暂歇,又问起土木之变的细节来。

胡濙长叹一声,潸然泪下“战事惨烈,乱军之中,殒命者数以万计,二十万京营精锐折损殆尽,文武勋贵之中,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恭顺侯吴克忠、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永顺伯薛绶、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都督吴克勤侍从陛下北征的文武大臣几乎尽数死难,这是国之大祸啊”

说到伤心之处,他哽咽难言。

朱元璋对张辅和朱勇没什么印象,倒是知道他们老子张玉和朱能,说是靖难名将,但是他老人家在的时候,这些个后辈小臣还真就不敢吱声,这俩人都是跟着老四朱棣混的,他知道这些个人,但是不甚熟悉。

朱元璋刚到了地下,没几年听说靖难之役的时候,很是生了场气,气朱允炆这个傻子自作主张,气朱老四竟敢造反,踏马的还造反成功了

可是气完那一阵儿也就好了。

允炆死了,老四当了皇帝,不管怎么说他也姓朱,肉是烂在自家锅里,可这会儿不一样啊

老四留给后世子孙的武将勋贵,被这么个不肖子孙糟践没了,这砸的是自家的锅,以后饿的也是自家肚子

朱元璋越想越不是滋味,算算年月,更觉心酸“英国公与成国公年纪都不小了吧”

于谦神情中浮现出一抹悲哀,敛衣行礼道“英国公七十有五,成国公今年五十有九。”

好像就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底下的小辈儿们也都成了老人家,且还到了地下。

永顺伯薛授之父薛斌,是蒙古人,洪武中期归附,“薛”是自己赐下的姓氏,再后边那些

勋贵武将如此,那二十万京营精锐同样让人心痛。

二十万精锐啊

五军都督府,这是老朱手把手创建的

叹叹叹

局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