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这半个月的假,宁望雪一直住在船上。偶尔会下船去集市转转,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在整理自己的空间以及列一份采购明细表出来。
她能回家呢。
既然能回家,那就想办法多带些这个时空的东西回去吧。
刺绣的绣线和绣布一定要多准备些,这些可都是好东西,将来开了个人工作室,可以用这些东西做私人定制,而在现代买的那些绣线绣布则可以走平价市场。
笔墨纸砚也得多弄些,纸还好说,笔,墨和砚什么的后世也有的卖,但不说质量能不能跟这个时代的比,就算比得上价钱也会高得让她肉疼。
居家过日子,能省则省吧。
对了,还有古琴和琵琶,还有琴弦,这个也都得多备几张,用惯了好东西,怕是一时间适应不了一般的
特意拿了个巴掌大的笔记本,宁望雪是想起来什么就在上面记上一笔。
因那个很久之后,所以宁望雪也没想着想起一样就让人备一样,而是准备将这本笔记本都写完了再交给九歌他们备货。
很久到底是多久呀。
不知道的时候,还能耐得住性子,可知道了,那股子归心似箭的心情还真就是无法言说。
为了不让自己一门心思想很久之后的事,宁望雪又将心神转到了黛玉那里。
警幻凉了,她们这些下凡的小仙子们应该也不会再受她的迫害了。
宁望雪想到黛玉的时候,黛玉也正在和她老子娘说宁望雪。
哦,还有林遐。
今年没回京城过年的不止宁望雪一个,林遐也没回。
他给林如海和贾敏的信上说他跟他先生还要在外面游学两年,过几年再回京城。
跟父母告了一回罪,又让人捎了些地方上的特产,就将回京城过年的事唬弄过去了。
小公主是个可人疼的,知道黛玉大半年没回家了,也没让黛玉进宫陪她,而是自己出宫来林家陪黛玉。
黛玉回了京城,便一直住在她和宁望雪的那个院子里,小公主没另起院舍,仍是和黛玉挤一间房。
黛玉回京后,先去宫里给太上皇明旭和太后姜皇后请安,完事才领着小公主回林家。之后又按礼数跟贾敏去了一趟京郊的庄子给贾母请安。
林如海和贾敏都是在去年年底回来的,原本俩口子就要回国了,又为了赶黛玉和宁望雪的及笄礼特意早早出发,年底到了京城,也顺利见到了亲闺女。可那会儿江西兵变,宁望雪又失踪了。加之大靖两面开战,这个及笄礼最后也没大办。
主要是没有宁望雪,太上皇和宫里那边肯定不会特意为黛玉一个人办什么及笄礼。加之那当时没有宁望雪的消息,史家还闹出那种事,林家这边也真没什么心思办及笄礼。好在及笄不是小事,贾敏并不想让闺女有遗憾,还是按规矩办了个简单又隆重的及笄礼。
宁望雪的失踪,真正关心宁望雪的也就只有黛玉和小公主。而其他人对宁望雪的关心则是托底于电母这个身份。
可以说,他们关心的从来都是小电母而不是宁望雪。
这样的虚情假意,又用那种最虔诚最真诚的方式呈现出来幸好宁望雪不知道,若是她知道了,肯定更不会留恋这个时空了。
都是欺骗
旧事不再重提,只说离京大半年之外的黛玉回了京城,也在贾敏和小公主的帮助下了解了不少京城这大半年发生的事。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元春自去年跟着太上皇回京城后便被打发到行宫去了。
王夫人费了好些银钱,也托了不少关系才打听到元春的消息,并且进入行宫见了一回元春。
元春开始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后来渐渐反应过来是黛玉和宁望雪将她要抚养孩子的事告诉了太上皇。太上皇才会如此发落她的。
她想要个能养老的倚靠有什么错
元春觉得自己委屈极了,还跟王夫人各种抱怨。当然了,她不敢说宁望雪什么,只将所有的怨恨都落在了黛玉身上。
还是嫡亲表姐妹呢,不说帮衬一把却还往死里坑她,这都什么人嘛。
王夫人一听这话,当即也陪着亲闺女骂了一回黛玉,不解恨之余又将贾敏也拉出来骂了一通。
这六亲不认的轻狂德行就随她娘了
元春和王夫人母女骂了一通,发泄了一回心中的不如意后又开始琢磨这个事要怎么弄了。
不过坏消息中还掺杂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太上皇许诺给宝玉的爵位。
于是元春便又开始与王夫人谋划怎么才能让宝玉通过默试。
你弟不傻,可他就是不学,想让他自己背完整本大靖律,啧啧啧,这事的难度不是一般大哇
而另一边,同样惦记爵位的夏金桂还在挑选她孩子的爹呢。
贾琏的那个病虽然好了,但人郎中也说了贾琏患的这个花柳病是那种极容易好却也极容易复发的。别说跟贾琏做那事了,就是跟贾琏呆在同一间屋子里,夏金桂都嫌弃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