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借着回王家通风报信而来了个暗渡陈仓。
不将所有算计打算和盘而出,秦可卿不会帮她。至于将秘密和计划悉数告诉秦可卿后会不会再生什么变故没有其他路可走的时候,就只能赌一把了。
好在,事情一如她希望的那般按计划发展着。
贾母用一种极热闹的方式让大家伙出钱给王熙凤办生辰宴,王熙凤虽然觉得这主意有些损,却还是笑眯眯的应了下来,不光如此,还让人去宁园说这事,顺便将宁望雪和黛玉的那份银子讨回来。
这会儿黛玉和小公主还在折腾葵花头呢,而宁望雪还在按比例调配草木灰以及终于发现让百姓自己育种这事有多离谱了。
旁的不说,书上说一亩玉米地要种4000株上下的玉米苗,如果按这个数目育苗至少要准备4000个纸杯。
一亩地就要4000个纸杯,五亩就是2万个就问普通百姓有地方育苗吗
宁望雪计算了一回占地面积后,发现她家里都未必有那么大的屋子放置这些育苗杯。
除非是将这些育苗杯都摞起来摆在抄手游廊里。
再一个,除放置育苗杯是个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还阳光和保暖的问题也需要解决。
按她的想法就是早春育麦苗,入夏后在麦子收割前的二十多天里育玉米苗,之后同样提前育白菜或是大萝卜的苗子。
那么问题就来了,育苗需要保暖和阳光。就算有那么大的地方,阳光问题怎么解决
百姓拿得出那么多的钱盖玻璃暖房吗
保暖问题又要怎么解决
冷了,热了,又需要多少碳火才能支持那么大的玻璃暖房呢
就算天气极好,那么多的育苗杯也不可能每天都拿到屋外去,人力也真是消耗不起。
宁望雪想到的问题没过多久地方官员也向上反映了。然太上皇和明旭并没有因为这些实际问题就放弃这个念头,尤其是太上皇,先让工部一批玻璃,后又直接从皇帝私库那里拨了一批银子。
准备以朝廷的名义由府衙督办大型育苗暖棚。暖棚建好后,再由府衙派专人督管。
至于暖棚的柴火怎么来,明旭这边也给出了两个方案。
大靖百姓有服徭役的制度,朝廷可以按里组织人上山收集柴火或是府衙内按男丁人数每人交一担干柴。
至于之后育苗的繁重工作如何安排,明旭以为养生堂那里的孩子完全可以将这件事情接过去,孩子需要一技之长,也需要安身立命的本事,若是能将这活接下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不过不能让人白干活,所以前三年由皇家出这份工钱。三年后如果这项计划可行,那工钱和柴火便都由买育苗的百姓分担。毕竟朝廷不可能一直无条件的免费发放育好的苗株。
若试了三年仍不可行,那这样劳民伤财的计划就必须搁浅
了。
这世上就从来没有万无一失的事,而成功也总是伴随着失败。如果成功了,朝廷和百姓都会受益。如果失败了,也可以吸取经验继续折腾。
不管怎么说吧,宁望雪提出来的这个理念还是让人心动的。
秦可卿身边侍候的丫头和荣国府的下人一块来了宁园,将大家伙摊银子给王熙凤过生辰的事说了,黛玉还罢了,直接让人将她和宁望雪的那份银子递出去。又说她们那日一准到。但宁望雪却想到了王熙凤生辰那日发生的一切。
金钏成了宝玉的房里人,宝玉应该不会在这一日去祭拜她了。但贾琏在他和王熙凤的屋里,在王熙凤的陪嫁大床上与有夫之妇偷情,怕是仍旧会发生。
莫不是上辈子也给鬼子带过路,这才摊上了这么个糟心爷们呢
后世网上有个哭笑不得的比喻,那就是一个人这辈子没做错什么却遇上了好多倒霉的事时,就都会说自己上辈子给鬼子带过路。
在他们看来也就只有这种不得好死,遗臭万年的罪过才能解释自己这辈子会这么倒霉完全是遭了报应了。
另一边,秦可卿收齐了所有银子后,当真开始忙起发王熙凤生辰宴的事。不光让人置办极体面的酒席,还请了之前提过的那个戏班子来唱一天戏,最后更是用宁国府的帖子替王熙凤请了不少亲戚故交来赴宴。
去请人时担心人家到时候不来,还特意提了一回黛玉和宁望雪也会亲至的话,于是那些人家泰半都在接了帖子后给了赴宴的反馈。
四王八公,史家,王家以及王子腾未来的女儿亲家保宁候府
秦可卿按计划只用两天时间就生生将一个家中小宴的规模提高了几个档次,因有王熙凤打掩护以及暗中补足各种花销所需的银两和让人全力配合秦可卿,贾母和王夫人竟都不知道她们以为的家中小宴被整成了什么样的规格。
初二,宁望雪和黛玉过来的时候也被吓了一跳,尤其是宁望雪,当即就向王熙凤发送了一个同情。
原著中只是一个家宴,宁望雪都替王熙凤难受。这样的日子出了那样恶心的事,脸面尽失有木有如今这么高规格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