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幔下的世界狭小而昏暗。
初秋的薄被, 覆住了两人的身躯。
修长、有力的手指,与唇舌一道攻城略地。
引起阵阵战栗。
“陛下,别”
直到墨色的眼瞳被水汽打湿, 苦香溢满了幔帐。
文清辞的左手,无力地攥紧棉质的床褥复松开。
谢不逢终于停下动作, 压抑着将身边的人, 揽入了怀抱之中。
做“御书房”用的锦仪宫, 终于修整完毕。
太医署也在这个时候搬了回来。
院门前,写有“药生尘”三个大字的木匾,被缓缓地挂了回去。
一切又回到了往常。
甚至比从前更加热闹。
太医署前院内几间用来储存药材的房间,摆上了几张桌案,摇身一变成为医塾。
这些桌子并未像惯有的那样,朝向同一个方向, 而是面对面摆放着。
夏末时节,空气里透起了寒凉。
耳边尽是滴滴嗒嗒的雨滴声,窗外则是一片化不开的浓绿。
“实在是麻烦文大人了,”年轻医士站在文清辞身边,一脸不好意思地说,“您平日里那么忙,结果我竟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还来麻烦您。”他说着说着, 愈发不好意思起来。
文清辞笑了一下, 缓缓摇头道“没事,绘图本就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是是”医士连忙点头。
他是去年秋天才来的太医署, 之前并没有见过文清辞,只隐约听说过有关他的传闻。
领命誊抄杏林解厄的时候,他还有些惧怕文清辞。
但是几日的相处下来, 他逐渐发现,文清辞不但不传闻里的那样恐怖。
甚至样貌、性格与脾气都是一等一的好。
怪不得陛下喜欢
想到这里,他又不由自主地将视线移开,偷偷瞄了文清辞一眼。
文清辞正握着纤细的狼毫笔,一点点照着杏林解厄上的图样,描摹图画。
他的动作不急不慢,绘出的图案更是细腻传神。
看到他手下的图样,医士也屏住呼吸,不敢再说话了。
医塾已经修整完毕,再过几日,文清辞便要开始授课。
而在那之前,必须先将杏林解厄的前几章誊抄下来。
几个医士忙了三两天抄完了文字部分。
但夹在其中的配图,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照着画下来的。
没有办法,几人纠结一番只好来求助文清辞。
而他竟也真的忙里抽闲,一幅幅画了下来。
房间里众人屏住呼吸,一时间耳边安静至极。
直到院里隐约传来一阵说话声,这才有人回过神来向外看去。
谢不逢还未换下上朝时穿的龙袍,便来到了太医署。
这虽已是太殊宫内的日常,但医士还是被吓了一跳。
他们慌忙站直了身想要上前行礼,但谢不逢却缓缓摆了摆手,便径直走了进来。
一身玄衣的年轻帝王,站在桌案前,与众人一道垂眸向纸张上看去。
刚才在文清辞身边围成一团的医士们立刻站直了身,眼观鼻鼻观心。
然而坐在书案后的文清辞,却始终没有抬头,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殿里又多了一个人。
文先生怎么还没有注意到陛下
一边的太医们都不由替谢不逢着急了起来。
难道是画入迷了
过了小半盏茶的时间,画完肺叶解剖图的文清辞右手终于一顿,缓缓将笔放了下来。
皇帝陛下挺拔的身姿,不知何时故意遮住了殿外投来的阳光,将一片阴影投在纸上。
谢不逢的行为,莫名有几分幼稚。
“陛下,您来了。”
文清辞抬头朝谢不逢看了过去,同时笑着轻轻地朝对方眨了眨眼。
谢不逢的心神一晃,忍不住将视线移到一边,强装冷淡地说“爱卿果然认真,连誊书这种小事都亲力亲为。”
他的语气乍一听与平常没有什么两样。
但房间内众人,竟都从中读出了一阵酸意。
谢不逢这是在埋怨文清辞没有第一时间理自己。
文清辞好歹有些内力,他自然早就注意到了谢不逢。
但是绘制解剖图时不能走神,因此直到放下笔,他才抬头看向对方。
文清辞非常配合道“是臣的疏忽。”
“罢了,”谢不逢的视线,向对面敞着门的侧面看去,“听闻医塾已修好,爱卿便带朕四处看看吧。”
生长于皇陵的谢不逢,少年时装大人,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成熟。
现在成了皇帝,却在文清辞的面前装起了小孩。
闻言,围在桌案边的太医立刻散开,非常默契地将出去的路,给文清辞腾了开来,同时忍不住激动又紧张地偷偷交换起了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