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第三十八章 刚才的酒将他喝醉了(2 / 4)

压低了声音隐晦地说“陛下过度操劳,应好好休息。”

贤公公不疑有他。

最近一段时间皇帝的确非常劳累。

谢观止被软禁了起来,船只调度的事情,也落到了皇帝自己的头上。

除此之外,例行公务与边关问题,也成了他头疼的事。

和前阵子的轻松不同,最近一段时间,皇帝几乎日日都要工作到半夜。

“那文先生可知道陛下何时能醒”

“我先施针试试。”文清辞说完便转身从药箱中取出银针,轻轻地刺在了皇帝的额上。

实际上皇帝最近忙得这些事,有很大一部分都可以分给大臣们来做。

但是文清辞发现,他除了自己以外,谁都不肯相信。

这或许是出于敏感多疑的天性,又或许是他做过什么不忠不义之事,导致自己过分心虚。

比如当年走邪门歪道,窃来皇位。

几针下去,皇帝紧锁着的眉头终于缓缓舒展开来。

嘴里也不再念叨什么了。

贤公公赶忙去吩咐人做早膳。

而就在文清辞打算收针写药方的时候,皇帝竟猛地一下睁开了眼睛。

这双眼里布满了血丝,红彤彤一片,如同传说里的恶鬼

他直勾勾地瞪着屋顶,突然吐出一句“瑜昭你,是你吗”

声音嘶哑中带着难言的恐惧。

下一秒,又沉沉地阖上了眼眸。

文清辞

皇帝这一眼,着实将文清辞吓了一跳。

皇帝方才的状态,当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所以在去找文清辞之前,贤公公就已经将左右屏退。

方才那一幕,只有文清辞一个人看到。

他深吸一口气,赶忙收拾好药箱快步走了出去。

直到离开船舱,被晨间的冷风吹拂,总算缓过来一点神的文清辞,终于忍不住想皇帝刚才念的那个名字,究竟是谁

文清辞走后不多久,皇帝就清醒了过来。

他似乎将自己半梦半醒间做的事,忘了个一干二净,如没事人一样,和朝臣们讨论起了边关的事务。

与这几年因运河发展起来的登诚府不一样,松修府自百年前就是江南重镇,医药产业发达,百姓也很富庶。

这里没有多余空地修建行宫。

皇帝到了松修府后,便和十七年前第一次南巡那样,住在了当地的几个官员府中。

相比起行宫,府邸的规模要小不少。

住下已经很困难,更别说一直待在里面不出去。

因此作为随同人员的文清辞,在忙完之后,也可以自由出府,去街道游玩。

一向紧跟在文清辞身边的谢不逢,也跟他一起出了府。

大概因为这里是商业重镇,松修府虽然地处江南,行人的口音却各不一样。

南腔北调听上去格外热闹。

街道上摩肩接踵,但文清辞身边,却形成了一道真空。

一身黑衣的少年,走在文清辞的身边,不时向四周想靠近的人看去。

他的目光如鹰鹫般锐利,且略带杀意。

只一眼就让文清辞身旁的人自觉散开。

不过正仔细观察周围的文清辞,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上一世的他虽然也出生于南方,但无论是福利院,还是养父母家中,讲的都是普通话,他是半句方言也听不懂的。

然而到松修府之后文清辞却发现,自己竟然能够听懂这街上小半的方言。

这可能是来自原主身体的本能。

文清辞一边耐心又新奇地观察着周围,一边尝试着凭借本能,向自己此行的目的地走去。

不久前太医令禹冠林,写信托文清辞买药。

因此他的目的地便是与神医谷有联系的医馆。

穿过长长的街巷,一间不起眼的药房,出现在了文清辞的眼前。

看到这间药房的同时,他的心中忽然生出了一阵浓浓的熟悉感。

“殿下,这便是我要来的地方,”文清辞带着谢不逢一起走了进去,“您在这里等我,我去找老板问问有没有明兴蕨。”他回头朝少年说。

禹冠林要的这个名叫“明兴蕨”的珍奇药材,有温中散寒的效果。

整个卫朝,只有松修府才产。

药馆外间有一条长椅,文清辞示意谢不逢坐在这里等他。

他的眉眼依旧温柔,可是话语却带着几分不容拒绝的意味。

谢不逢本能地想要跟上去,却又因害怕惊扰到文清辞而退了回来。

他轻轻地点了点头,最终如对方说得那样坐了下来。

这一刻,文清辞竟然从谢不逢的身上读出了一个名叫“乖”的字来。

走进内间之后,一身月白的太医不由长舒了一口气。

按照他的了解,神医谷就在松修府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