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第三十三章(加更) 借文清辞的眼睛,……(3 / 6)

诚恐地回上十句,听着便让人头大。

可文清辞总是安安静静地听着,只有关键时刻,才回答他的问题。

文清辞轻轻将银针刺入皇帝额间,直到这时,一身明黄的天子,仍在轻声回忆着往昔。

过了一会,文清辞将针收了回来。

诊疗将要结束,贤公公忽然带着一册小卷,从殿外走了进来。

皇帝抬了抬眼皮,漫不经心地问“这是何物”

“回禀陛下,这是二殿下写的小卷关于殷川大运河清淤的。”

听到这里,刚才还一脸困意的皇帝,忽然睁开了眼睛。

“拿上来给朕瞧瞧。”

“是,陛下。”贤公公双手将小卷捧了上去,接着犹豫了一下,从殿上退了出去。

接过之后,皇帝方才还舒展着的眉,忽然紧紧地蹙在了一起。

他粗略将第一页看了一遍,忽然飞快翻了起来,没两下便将整个小卷看完了。

接着,突然重重地将手里的东西扔了下去。

用绳线装订的小卷,顷刻间散了开来。

见状,原本正在收拾药箱的文清辞动作随之一顿。

他放下手中的东西,缓缓向后退了两步,跪在了地上。

重金属中毒给情绪带来的负面作用,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强压了下来而已。

人多的时候,皇帝自己也会更克制一点,可一旦人少,便不一样了。

这甚至不是文清辞第一次见到“宅心仁厚”的皇帝在私下发火,以及露出阴晴不定的模样。

他忍不住将视线向下落去,瞄了地上的小卷一眼。

谢观止写得非常认真,详细记叙了如何协管、统筹清淤之事。

这到底有什么好生气的

下一秒,皇帝的话里,便给出了他一半答案。

“谢观止他何时学会低调行事了”停顿片刻,皇帝喃喃自语道,“你说这些都是谁教给他的”说完便深深地朝文清辞看了过去,等待着他的回答。

文清辞“”

慧妃性格张扬,二皇子半是继承,半是后天被人追捧,表面上看也养成了和他母妃差不多的性子。

放在往常,他一定会带入主管的身份写清淤提案。

但是这一次,他竟然后退一步,将自己带入了协办者的身份,写了一份不痛不痒的提议。

文清辞不能暴露自己方才偷看了小卷的事,只能顺着皇帝的话,从“低调”这个角度回答。

“或许二殿下只是年长一岁,成熟了点。”

他的语气平静,神经却不由得紧绷了起来。

文清辞意识到,皇帝已经对谢观止起了疑心 ,无论自己的答案是什么,在他耳边都没有任何意义。

登诚府这些年靠运河赚了不少的钱,行宫修建得更是豪华、宽敞。

皇帝说话的声音本不大,原本在殿外等文清辞的谢不逢,除了他丢卷时的那声巨响外,什么也没有听到。

但下一秒,他的耳边却再一次清清楚楚地响起了皇帝的声音。

人的情绪越是激动,在谢不逢听来,声音便越大。

是啊,长大了一岁,他已经十七。

朕像他这个年纪,早就开始谋划继位的事了

皇子长大一岁,对一个多疑的统治者而言,便意味着更大的威胁。

听到这里,谢不逢忽然垂眸冷笑了一下,并用食指从手腕上的羊毛手链上轻轻蹭了过去。

遛狗果然有趣。

之前那番话,也是他故意让兰妃说给谢观止听的。

皇帝那张道貌岸然的外皮下,藏着的是一颗不安又恐惧的心。

他不喜张扬抢他风头的人,可真正害怕的,却还是如他自己当年那样隐藏野心、韬光养晦的皇子。

谢观止越是低调内敛,皇帝便越是焦虑,越是忍不住想要出手。

果不其然。

年纪越大,威胁便越大。

必须早些下手为好。

皇帝的心声,清清楚楚地落在了谢不逢的耳边。

“爱卿退下吧。”皇帝又吃了一粒芙旋花丹,沉沉地阖上了眼。

文清辞提起药箱,放轻脚步从殿内走了出来。

直至阳光落在他身上,文清辞这才从刚才的气氛中缓过神来,并想起原著里的二皇子,结局是败于宫斗。

那件事的开端,似乎是他在某年秋狩中大出风头,逐渐引起了皇帝的不满。

据文清辞所知,今年并没有秋狩的安排。

也就是说现今剧情的进度,快了至少一年

不止如此,皇帝的表现,似乎也比原著里更加不焦躁不安。

这一切就像是有人一直在背后默默煽动他情绪、加快进剧情一样。

所谓南巡,声势浩荡。

几乎大半个雍都权贵,都坐船来到了登诚府。

按照前朝旧礼,皇室成员应全员伴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