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提的这几个要求看似简单,可细细想来却很玄妙。
需知朝内的这些大臣们虽然个个位高权重,许多有利于百姓的法令也是他们制定颁布的。
但是他们只是制定这些法令的人,真正执行的人并不是他们,而是下面的那些小吏。
阿亨虽然不知道那些小吏们是如何执行这些法令。
可他用脑袋想也能想出来这些人一定不会按照老大人们的设想去执行。
因为是人都有私心,肯定会有小吏想从中牟取私利。
父皇让他去各地乡村看一看各地的百姓现在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其实就是想让他明白地下的小吏和官员会用什么样的手段联合起来蒙骗他们。
他心里有了个谱,日后就不会被骗了。
想到这里,阿亨激动了起来。
这趟行程看起来很辛苦,可只要有心,他能从中间获得很多东西。
“那父皇,我可以带二弟和三弟一起过去吗”
“当然可以。”恒王其实有让阿亨带阿其和阿圆过去的想法,只是他还没跟阿亨说,阿亨自己就提出来了。
恒王自是十分的欣慰。
他的这三个儿子都是一母所生,兄弟之间也没有嫌隙。
等到三个孩子都历练出来,能够彼此帮衬之后,他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是的,恒王想退位了。
这个想法是近两年才有的,起因就是那一次阿亨说要把若若送到王元元身边,恒王原本担心王元元会累着,但最后她却十分的高兴。
就在那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陪伴王元元的时间还是太少了。
退位的念头在脑海中升起后,他就开始考虑自己是否真的要退位,以及如果真的退位的话,他要选择在什么时候退位。
他是否真的要退位呢
这两年,恒王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在朝政稳定下来之前,恒王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因为他总觉得自己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但在朝政稳定下来,阿亨入主朝堂之后,恒王就下定了决心。
他觉得自己现在准备退位的事情了。
因为他发现阿亨在政事上的才能并不输于他,甚至于说,阿亨在某些方面做的比他要好很多。
他是天生的王者。
既然他的储君有这方面的才能,那他为什么不让位于他,让他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呢。
恒王想要退位的事情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王元元。
阿亨和阿其以及阿圆他们是乔装出新都的,知道他们要去做什么事情的人极少。
朝廷里只有恒王的几个心腹大臣知道。
但能做到恒王的心腹大臣,不说别的,那保密功夫绝对一流。
也因此,阿亨和阿圆他们都在外面待了半年多了,还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去做了什么。
阿亨、阿其和阿圆断断续续的在外面待了两年多。
当然,这两年的除夕他们还是会回来跟王元元他们一起过的。
这两年,他们见到了许多不平事,也看到了大晋朝的老百姓特别是村民们真实的生活。
他们的日子虽然没有那么差,但也压根就不像朝臣们说的那样好。
并且阿亨还问过一个老农,觉得现在的日子过的怎么样。
出乎阿亨意料的是那老农竟然说觉得自己的日子过的好极了。
阿亨觉都十分的不可思议。
这些百姓们一年到头都吃不到几次有油水的东西,怎么能说觉得生活过的好极了呢。
许是看阿亨有些疑惑,这老农就开始跟阿亨讲为什么他觉得现在的日子过的好极了。
原来,在恒王尚未统一各国之前,各国百姓们的日子过的其实不算顶好。
当时除了晋国外,楚国和齐国为了能制作更多的兵器,为士兵们更多的粮草,极力的压榨这些百姓们。
对于这些百姓们来说,在那个时候吃不饱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要是只是吃不饱饭的话,倒也还好。毕竟他们还能活着。
可各国当时为了征集更多的士兵,到处抓人入伍。
许多人家因此妻离子散。
等到恒王统一各国后,别的不说,至少百姓们不必饱受战乱之苦了。
但他统一各国之后,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那就是一开始除了晋国的子民外,齐国和晋国都有许多老百姓不觉得自己是晋国的子民,他们认为自己是亡国之人。
而齐国和晋国的一些贵族们看大晋朝建立之初,人心并不稳定,就想煽动原楚国和齐国的旧民,想要从中牟取利益。
为了能够稳定民心,恒王就下发了一道旨意。
他下令减免百姓的田租以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这个法令一出,百姓们纷纷奔走相告。
要知道以往楚国和齐国甚至于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