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东汉末年(1 / 2)

桓帝一举扫除了梁氏的势力, 将他的党羽一网打尽,仅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就有几十人,梁氏倒台后整个朝堂都空了。从梁家查抄出来的钱财多达三十亿, 相当于整个天下一半的赋税。

桓帝终于能掌握大权,他将帮助他除掉梁冀的五个宦官封侯, 食邑万户, 并称五侯。桓帝将朝政尽数交到他们手里, 五侯横行不法, 任人唯亲, 排除异己,引起群臣不满,随着他们权势日盛, 进一步威胁皇权。

刘邦嘲讽道“刚除掉梁冀,就有了新的权臣, 刘志这皇帝当的真是轻松。”

吕雉解释道“他只在乎自己的皇位,根本不管天下百姓。若是梁冀没有危害到他的安全, 他定然不会下定决心除掉梁冀。”

这让努力压制功臣的大汉开国皇帝夫妇都很不满。

公元165年,刘志终于出手将五侯贬谪, 没收封地,五侯专权时代终于结束。

但,刘志又扶持了新的宦官替代五侯, 新上任的宦官一样为非作歹,无恶不作,引起群臣义愤,天下沸然

刘庄他算是看明白了,这个刘志心里什么都清楚,但就是不去做。他享受着皇帝的地位和权势, 却不想承担皇帝的责任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尚在南阳躬耕的诸葛亮好奇的看着天幕这个先帝是何许人这是亮未来选择的主公吗

已经成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与刘备相顾无言。

刘备洒脱道“人终有一死,备身边有孔明相助,便是死后,阿斗也有孔明尊尊教导,备定能安心。”

诸葛亮微微一笑,换了个话题“此表不知写于何时何地。”他有所猜测,这应该是写给少主刘禅的。

刘备苦中作乐道“快了快了,大汉又要灭亡了,很快就要讲到我等了”

继承汉室正统的刘备都如此痛恨的桓灵二帝,究竟做了什么事,才导致了东汉的灭亡

评论区

“刘备不是一个仁慈的近乎于虚伪的仁弱之主吗,怎么会这么勇”

“是啊,我对刘备的印象也只有哭,各种哭”

刘备提起他厚重的双手剑,疑惑道“备仁弱”

堂前的幕僚一时无语,这样一言不合就提剑上场的主公怎会仁弱。

“楼上的,三国演义只是同人,想要了解真实的刘备还是要看三国志。”

“”

汉末三国之人无不好奇三国演义的内容,曹魏孙吴等人更是对“仁弱”的刘备嘲笑不已。

等到将来他们知道这本书将刘备当作正统,将诸葛亮当作灵魂人物,对曹魏孙吴多有贬低后,不知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三国演义的原作者罗贯中则是翻看着自己的手稿,满脸迷茫,“我笔下的刘备明明是爱民如子,心怀汉室,不屈不挠,善于纳谏的英主明君,怎么就被后人理解成仁弱了”

我不理解,但我大为震撼

延熹九年166年,南阳太守成瑨抓捕了依附宦官贪赃枉法的富商张汜,正好刘志下诏大赦天下,而成瑨为了打击宦官集团,不顾皇命,毅然杀了张汜及其家人两百多人。

同一时间,汝南太守刘质抓捕了为非作歹的小黄门赵津,不顾朝廷诏令,将其拷打致死。

桓灵二帝所在的平行时空,不少人在为他们拍手叫好

“阉竖实乃天下之大害。”

“两位明公做的好”

“我等党委两位明公伸张正义”

这下子,宦官与朝臣结下了死仇,两方都要致对方于死地。宦官的回击迅猛而激烈,他们直接向刘志上诉,将这件朝臣与宦官的矛盾事件,更换概念变成了地方官吏公然对抗朝廷中央。刘志不容自己的权利受到威胁,当即抓捕了成瑨、刘质,处以死刑。

宦官仇恨的是整个士大夫阶级,他们有桓帝在背后撑腰,行事无所顾忌。

当时有个方士善于占卜,他推算出桓帝即将颁布大赦天下的诏令,就让他儿子去杀人,被司隶校尉李膺抓捕,不久,果然遇到大赦,但李膺不顾诏令,依旧杀了罪犯。

方士经常与宦官勾结,就连桓帝也相信他有法术,他们勾结起来诬告李膺与太学生交好,诽谤朝廷,败坏风气,相聚为党

评论区

“方士既然与宦官勾结,也有机会见到桓帝,会不会早就知道桓帝要大赦天下。”

“反正我不相信有这样的推算之术。”

“真正有本事的人也不会依附宦官吧。”

“很不理解封建王朝为什么要有大赦天下,明明是想与天下人同庆,但得到恩惠的却只有那些不法之徒”

“罪恶得不到惩治,善良就无法褒扬,不法之徒被放出来,带给天下的只有混乱。”

平行时空的掌权者们陷入了沉思。

有的人很快反应过来与其大赦天下,不如给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