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永元之隆 永元之隆!(1 / 2)

刘肇多次颁布招贤令, 亲自考核官员,选贤任能。他为政宽和,对有过失的人也能从宽处理,但他又不会像刘炟那样没有原则的纵容原谅。

评论区

“爱了爱了”

“有原则又有手段, 行事果断又能保持仁德之心, 堪称皇帝的标准答案。”

刘肇淡然道“受国之垢, 是为社稷主,受国不祥, 是为天下王, 这本就是朕应该做的”

他重视文化, 命班昭续写汉书,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他重视女学, 多次征召班昭进宫为嫔妃讲学,后妃尊其为曹大家。刘肇则会将朝中政事拿出来问嫔妃们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 他发现了博览群书, 博学多才的邓绥。

评论区

“这才是唯才是举, 皇后的人选都要经过一层层考核。”

“最起码, 这样考出来的皇后, 不会是窦太后那样不懂政治,只会捣乱的人。”

“是啊,和熹皇后邓绥,被史学家称为皇后之冠”

尚未被立为皇后的邓绥瞪大了眼睛,她不由得沉思,这件事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片刻后,她便下定决心,去向皇后请罪。

不论这些事有没有发生, 都要将自己谦卑的姿态摆出来。

其他皇帝都惊呆了,哪个皇帝没有几个宠妃,难道刘肇就没有自己的偏爱,没有任何私心吗

管理后宫怎么能和前朝一样,面对满朝文武已经很累了,回到后宫当然是要找个解语花放松一下

自始皇统一文字后,经过三百多年发展,出现了很多异体异形字,刘肇便命许慎编撰说文解字,规范字形字意,为汉字建立了理论体系,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

许慎看着自己尚未编纂完成的说文解字,激动不已。

李斯提议道“陛下,大秦也可编撰一部字典,以免后人用错文字。”

始皇“善”

其他朝臣李斯为什么总是反应这么快,刚想到的好法子就被他说完了。

刘肇重视科技创造,任命蔡伦为尚方令,改进军械。在蔡伦的主持下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兵器,直到百年后依旧是技术的巅峰。改进天文观测仪器,以黄道坐标代替赤道坐标观测天体运行,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用黄道坐标测算日月运行轨道的天文仪器。

评论区

“天象一惯是正统的象征,每个改朝换代的国君都会从天象上寻找自己的正统性,因此天文在古代的意义不只是观星辨别时间。”

“黄道仪就是在落下闳的浑天仪基础上加了一个黄道面。”

西汉的落下闳灵光乍现,“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他要改进自己的浑天仪,让黄道仪提前出世。

在刘肇的治理下,大汉政通人和,天下宴然。当时人称“黎元宁康,万国协和”,“冠斯往代,奄有万国”,刘肇治下的东汉国力达到鼎盛,史称“永元之隆”

刘肇谦逊道“天幕谬赞了,朕做的还不够好。”

满朝文武却齐声颂赞道“天佑大汉,天佑陛下,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刘庄满脸笑意对皇后道“这个孩子真不错,朕若能多活几年,便直接将皇位传给这个孩子,那该多好”儿子虽然不堪造就,但朕还有个好圣孙啊。

很快他就会知道,这是大汉最后的辉煌了,剩下的皇帝还不如刘炟呢。

马皇后“陛下只要保重身体,定能得偿所愿,臣妾也想见见那个孙儿呢。”

已经成为太后的邓绥也想起了过去的时光“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于四海。”

班昭“陛下继承先帝基业,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先帝在地下也会安心的。”

公元106年,刘肇病逝,终年二十七岁,在位十七年。

此言一出,在东汉的平行时空引发了海啸。

无数平民愤愤不平“老天不开眼。”

“这样好的皇帝为什么不能活久一点。”

“好不容易等到一位能为我等着想的皇帝,却天不假年。”

刘庄掐指一算“父皇终年六十一岁,朕四十有八,炟儿三十三,肇儿却只有二十七岁的寿数。难道是我大汉皇室得罪了哪路神明,为何不能有一位长寿的皇帝”

他突然想起天幕开播时提到的“东汉幼儿园”,悚然而惊

不会是朕想的那样吧

清河王刘庆“陛下,立刻召太医为您诊治一番吧。”刘肇已经二十多岁了,按着天幕的说法,已经没有几年寿命了。

刘肇却淡定道“寿数虽由天定,却也不全在天。若是前朝的冠军侯没有长途奔袭连续作战,也不会英年早逝。如今有天幕的提醒,朕定会多加注意的。”

他只担心自己死后,天下该怎么办

他的几个孩子接连夭折,还没有能立为太子的皇子,难道要过继宗室子弟

刘庆坚持道“陛下身系万民,万不可轻忽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