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不说这些个,咱们这会儿说正经的。”
好吧,说正经的,他倒是要听听,这三婆婆能给他姑灌什么迷魂汤。
“听三婆婆说,就咱们这里往南四五条街,古戏台朝西那边住着的多是五城兵马司的低级武官人家,这个你应该知道。”
嗯,这个韩秋生确实知道,比自家姑姑知道的更多的是,那边不止是五城兵马司的人多,衙门胥吏人家也多,那边就是一个京城底层武官的集中地。而且那边的房子还多是一进的小院,能有个两进都是稀罕,所以那边的人住宅条件比自家这里紧张的多。
为啥知道这么清楚因为他早先没能得贾家的赏,吞并隔壁铺子的时候,曾打过那边的主意,想着不行就往那边买,毕竟有贾家的名头,在这些武人集中的地方,比其他位置更容易立足些。
“那边有好几家低等武官家有年纪合适的闺女,高的有千总家的千金,低的有小旗的妹妹,这里头按照三婆婆说的,最合适的是西城门钱把总家的侄女,正好15。”
林韩氏也是个有心人,一边说家庭门第,眼睛一边偷着看韩秋生,想知道这侄子对什么样的官职等级有兴趣,得了官之后,心有没有变野。
可惜啊,韩秋生看过的世界太大,对这底层的官职实在是没太多的想法,不管她说的是九品还是五品,都不带起波澜的,听完还能顺带嗤笑一声。
“别闹了,千总这样的人家,怕是咱们家还没提呢,那边就先把三婆婆打出来了,十有八九,这人选是哄你的。”
“那也就是说一个人选多的意思,你姑姑我又不是没眼色的,哪里会这么不识趣。再说了,她说最合适的时候,不是特意点了钱把总家嘛。”
“那也不合适,把总可是7品,你觉得那是你侄子我这九品能想的”
“若是把总的闺女是不能,可那不是侄女嘛。”
侄女哦,对,他漏了这一点,侄女和闺女确实要差一个等级,不过这侄女怎么就挂在这把总这边说亲了谁家嫁闺女不是抬亲爹的名字
“那闺女也是个可怜的,早早没了爹妈,7、8岁上就到了这钱把总家里,靠着叔叔过日子。也就是这钱把总家只有儿子,没有闺女,家业也算兴旺,家里有两个铺子不说,外头也有百来亩地,加上这城门的油水这才能有条件又是请了嬷嬷,又是买了丫头,当着亲生一般的养大了。可就是这样,该教的教了,该置办的嫁妆也置办了,因为这身世,说亲的时候还是有些难,这才寻到了三婆婆这边,想从咱们家周围寻摸。”
听着是好像还行,虽然人家很可能是冲着贾家族人来的,有攀附贾家的意思,可就韩秋生这身份来说,说过去怕是那边只有欢喜的份。好歹也是官是吧,说出去比光板的族人好听多了。
只是韩秋生看多了各种小说,对于这种依附存活的姑娘
“那闺女原来亲爹是干什么的爹妈怎么没的外家又是哪家亲爹留下的遗产如今归了谁聘礼下过去归谁嫁妆能带出来多少姑姑,这些三婆婆可知道别一个不好,弄回来个半死不活的,或者心存怨气的,那问题可就大了。”
林韩氏也不是小白兔,韩秋生能想到的,她听了那么多年的八卦,能不知道这里头可能有的事儿
“姑姑我既然来说,那自是详细打听清楚了的。”
韩秋生一连串的问题并没有让林韩氏变色,相反,对于自家侄子如今能这样明白通透,她还特别的欣慰,说起话来神色都舒缓了,笑容也爬上来了。掰着手指头一样样的说给韩秋生听。
“那姑娘的亲爹是个秀才,乡试时受寒得了病,没治好死的。亲妈当时就想不开寻了短见。外家是京郊的一个小地主,家里有百来亩地,如今还靠着那把总给撑腰。家里的产业细软这些不知道,不过大头的我打听了,就一个京郊一个两进的院子和乡下30亩地。聘礼谁也不归,人家给孩子寻亲的时候就说好了,聘礼无论多寡,都填到嫁妆里,另外还有24抬嫁妆,其中嫁妆田有10亩。宅子和剩下的田地则留下,归了钱把总,毕竟那姑娘没亲兄弟,那宅子是祖产,总不能流到外头去。”
咦,要这么看,这钱把总人还行啊,虽然家产大头都归了这把总,可事情规矩如此,就是一门双侯的史家不也一样人史湘云都逃不脱。再说了,人到底将孩子养大了对吧,还给置办了嫁妆,好生的寻了亲事,还顾及到孩子出嫁后的生计,给了嫁妆田,不管从哪儿看,都算是讲究的了。
“等等,那钱把总是弟弟死了的是哥哥他家这”
长幼有序,一般来说长子家业应该比老二多呀,怎么这家反过来了
“这自然是有缘故的。”
说到这个,林韩氏面上的八卦就有些止不住了,那种我什么都知道的小表情,看的韩秋生都有些怀疑,自家姑姑打听这么多到底是为了自己的亲事还是纯粹探知欲作祟。
不过既然姑姑什么都知道,那他也是很有心想听一听的,这京城底层小官的琐事儿,他常年在这荣宁街打转,知道的还真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