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1 / 2)

隔天,中央电视台团队这次直播的负责人就给大家介绍了一下这次直播的计划。

直播将分两场进行,第一场主要介绍船上重点位置的情况,包括经远舰的圆形舷窗、排污口和最重要的经远舰舰铭。

第二场则是整体介绍铁甲堡的情况,包括船首柱和锚链等等构件,以及一些重要文物,比如毛瑟枪和的子弹壳之类。

根据央视团队昨天一天对现场情况的考察,负责人刘姐还是决定放弃之前考虑过的无绳信号转播,因为水下情况太复杂,信号传输很可能受阻,卫视的直播本就比网络直播规格要严格,到时候要是掉链子,在全国观众面前丢人可不行。

不过,这样以来虽然稳妥,但却又多了件麻烦事,需要由两个经验丰富的队员跟在央视的摄像、录音后面替他们顺直播线缆,水哥想来想去,还是安排了何领队和老高两位队员。

到时候,他们就负责在水下照顾这两根最重要的“线”,被人割断或者被生物咬坏倒是不太可能,最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是打结和脱落,所以这两天何领队和老高就没怎么管别的,专门熟悉这两根线的硬度和柔韧度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应急的操作准则,央视那边已经准备好了两本小册子,也送进了何领队和老高的手中。

而楚孑领到的任务让他既兴奋又紧张。

他要在海底介绍经远舰铭牌。

这项任务也是水哥有意为之,刻意把最重要的内容交给了他这位最年轻的队员。

楚孑领命以后,就为了这介绍语开始头秃。

要怎么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既介绍经远舰的情况,又显示出他浑厚的历史和悲壮的经历呢

可能有人会问了,介绍的时候不是在水下吗,准备介绍语有什么用

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这次央视团队所带来的全新装备了

水下三方通话系统。

这是由潜水界最著名的燕京国洋潜水直接派来的团队支持的,水下三方通话系统说白了其实就是可以实现潜水员之间与水下考古队员及水上人员实时语音的交互系统。

在直播的时候,所有出镜且有讲解需求的水下考古队员都会带上全面罩的通话系统,这样以来,他们不仅可以介绍水下的情况,也可以随时听到水面上主持人的说话内容进行互动了。

而这些声音,也会随着直播,被推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之中。

这让楚孑如何不紧张啊

想到自己要说出那句“这是在辽省庄河水下考古现场,来自水下十二米深度为您带来的直播”,他就觉得有些隐隐的热血沸腾。

但这点热血很快被浇灭了。

楚孑带着央视团队进行了一次试潜,在海底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在镜头中,因为海底的灰尘和泥泞,会扬起细小的颗粒,很干扰镜头。

尤其是在直播中,观众也不能随时暂停仔细看清,再加上晃动,很可能导致画面无

效。

这时候央视团队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这次带来的高科技设备不仅仅有三方通话系统,还有来自津省龙泰潜水的水下灯阵。

在漆黑的海底,手电筒的光亮总是有限,那加上灯阵系统会不会好一些呢

刘队长本来寄希望于打上漂亮的光线来提升画面效果,也能让观众看到水下沉船的精美画面。

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比起使用经验非常丰富的水下三方通话系统来讲,水下灯阵系统还属于第一次如此大范围的在海底使用,别说是水下考古队员了,就连津省龙泰潜水自己的人也鲜少有使用的机会,毕竟在一般的潜水作业中,这么大范围的照明并不是刚需,实践经验很少。

这就牵扯到了队员们的熟练问题,他们需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仅熟悉这些灯具的操作,还要考虑到携带设备上下水及问题。

这件事不仅仅关乎使用效果好不好,还牵扯到了潜水队员们的安全问题,毕竟上下水是队员们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不说别的,就说楚孑上次耳压失去平衡,还要在水下的安全区域缓上半天呢,如果在直播时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怎么办

其次,灯阵系统并不是摆上就能用的,还需要非常认真地研究每一个灯具的摆放位置和想要达成的效果,在直播的时候,摄像师还要尽量避免让这些灯具入镜,不然的话,那就是俗称的“穿帮”啦。

而且,根据两次央视团队的实验,水下灯阵并没有充分解决能见度低的问题。

一众领队也是开大会、开小会的研究了很久,最终还是水哥大手一挥,“队员安全是我们水下考古工作不可逾越的一条红线,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决不允许手下的队员进行如此冒险的行为”,这才作罢。

虽然没用上这个灯阵系统,但津省龙泰潜水的负责人并没有埋怨,而是很快联系了后备部队,将整套设备运走,来给这次直播的主要团队腾空间。

在走之前,他再三保证,一定去研究出更方便的水下灯阵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