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 章 046(2 / 4)

流,节流方面,皇上和朝廷都已经非常省了。如今只能开源加税,往前数朝,莫不如此。葛大人难不成是觉得你比先代诸贤更聪明”

所以前头数朝都灭亡了啊。

轻飘飘一句吐槽将闵政苦心经营的好局面一下子给破坏了。

是啊,前面数朝大部分都是灭于王朝末年的横征暴敛,这说明了加田赋只能是饮鸩止渴。

葛经义讥诮地看着闵政“闵大人,你也说了,这是往前数朝的经验,可他们这些经验有什么用,解决了王朝的财政危机吗没有,这等亡国之朝的无用经验实在是不可取。哪有明知前面是个死胡同还非要往里钻的。闵大人,你说是不是”

有人跟着附和“是啊,葛大人说得也有道理。自太、祖立国至今,田赋已翻了近十倍,如此加征下去,恐引得民间、暴、乱不息,于国于民都非一件好事。”

说得他好

像是“亡国之臣”似的,闵政可不想背上这样的罪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干脆一撂担子,将问题扔了出去“既然我这提议不好,那葛大人你说一个。若能解决国库之困,那葛大人就是咱们户部的大恩人。”

唐诗听到他这赖皮的话,很是无语。

六部各司其职,户部的问题凭啥要让刑部来解决是不是下次葛大人破不了案子也找他啊

他想不到,不代表没有。咱们现代农民种地可不需要交税纳粮,相反政、府还有补贴,发钱激励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呢。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震惊了。

这宿主到底来自什么神奇的地方,不征田赋,还发钱给农民,那他们的朝廷哪里来的银钱

就连闵政也顾不得跟葛经义争了,不停地冲他挤眉弄眼。

闵政不傻,福星姑奶奶明显更待见葛经义嘛。

没看这几次出声都在怼他吗

所以这事还得指望葛经义。

葛经义压根儿没搭理闵政,论套话的机巧,还是他跟皇上最搭,贸贸然乱开口,引起了娘娘的怀疑怎么办

果然,很快皇上就给他搭桥了。

龙椅上的天衡帝缓缓开了口“葛爱卿,你既然反对加征田赋,那你可有什么法子”

葛经义一脸头大的样子“微臣,微臣”

唐诗果然看不下去了,问瓜瓜。

瓜瓜,你有什么办法吗

我只知道一个,增加商业税。未来商业税才是财政收入的大头,比如营业税、增值税。普通百姓名义上没直接交税,但吃穿用行方方面面的消费中都包含了税收。

瓜瓜显然要比唐诗专业很多宿主,商业税确实是增加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封建王朝重农抑商,抑制了商业的发展,即便现在放开,短期内商业税的收入也很难大幅度增长填补国库的这个窟窿。

达不到加征田税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肯定会招来很多反对的声音,政策也很难持续下去。

竖起耳朵听的大臣们很是失望。

他们还是不大相信商业税能够跟田赋齐平,甚至是超过田赋。

但唐诗却是深信不疑的。

是啊,什么打捞沉船挖宝,都只是一时之策,并不能长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拓宽税源,不要完全依赖田赋。不然后果便是不停地加田赋,最终导致农民活不下去,各地发生暴动,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的王朝,然后再反复循环这个过程。

有胆小头一次知道宿主跟瓜瓜的大臣倒吸了一口凉气,小心翼翼地看龙椅上的天衡帝。

这话太大胆了,哪个大臣百姓敢这么说,诛三族都是轻的。

但也有不少大臣明白,宿主和瓜瓜只不过说了个大实话而已,历史的车轮便是如此反复滚动的。

瓜瓜其实还有个来钱更快的法子。

满朝文武皆是精神一阵,悄悄竖起了耳朵。

诗也来了兴致什么法子

瓜瓜抄家,抄几个贪官的家,不就有银子了

不少大臣浑身一寒。人至清则无徒,他们这些官员有几个能保证自己手上绝对干干净净的

生怕瓜瓜再说什么惊人之语,很多大臣都想站出来阻止,但又怕自己跳得最快,当了出头鸟。

正犹豫不决时,反倒是葛经义开了口“皇上,此事需得从长计议,微臣相信一定能找到破解之法。”

不少大臣跟着附和,只希望宿主和瓜瓜的注意力赶紧被转走,别再揪着什么抄家不放了。甚至都有人希望闵政站出来拉拉仇恨,再跟葛经义吵一架。

唐诗丝毫没察觉到大臣们的恐惧,继续跟瓜瓜闲聊。

你说的这个法子也确实行,但也只是一时之计,总不能年年都抄家。

瓜瓜突然说宿主,你知道吗在古代南亚、中东、欧洲地区,丝绸、瓷器之类的可是极为珍贵的东西。

这个唐诗知道一些丝绸之路嘛,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可是大大的有名。茶叶、丝绸、瓷器是最受西方贵族喜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