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港生这是第一次知道谢璋的经历,他不理解,可没关系,他知道谢璋感恩就行了,知道感恩的人,人品不会差。所以,后面他还经常介绍客户给谢璋,让谢璋挣了不少钱,另外因为谢璋手上能拿到港城的物资,所以也拓宽了门路。
这位陈港生就是做二手设备的。
谢璋直接跟他联系,说是想要上一套彩电生产线,问有没有价格合适的。
陈港生也直接跟他说“挺难。彩电需求量大,是正当季的产品,很难有二手的成套生产线。其次是合适的价格,你知道,东西紧缺,就不可能太便宜。我给你找找吧,你也找找钱,看看能筹到多少。”
谢璋还是信陈港生的为人的,他说找那一定是留心了。
谢璋扭头就将账上的资金收拢了一下,他这两年做倒爷,其实是正赶上了好时候,一方面国营厂没放开,还是按着老路子买卖,另一方面市场已经开始活跃起来,大家的需求量大了。
所以他不但生意好,赚的还多,账上居然有六百多万。这简直在原先都是不敢相信的数字,谁能想到,谢璋不过短短三年,就挣来了呢。也可以看出,这三年谢璋过的是什么日子,吃的什么苦。
可六百多万,对于金盛机械厂来说,是一笔大钱,对于江州来说,也是一笔大钱,可是对于一条电视机生产线,那是真不够。
谢璋也了解过,一条生产线差不多要一千万美元,也就是两千多万人民币,谢璋自然拿不出这些钱,而且还是需要外汇的,他一方面跑银行,另一方面跑市局,就想拿下这个批文。
原本以为很难做的,其实也是如此,他一去市局,一说想要引进电视生产线,市局对此都觉得他步子迈得太大“你们厂才一百人就想上电视机生产线这有些不合逻辑。”“一条电视机生产线上千万美元,这可是外汇,不可能随随便便批给你们的。”
“谢璋,你有想法有闯劲儿,但是年轻人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你先做
你们能做的,等着做好了,再往大发展。”
这是市局的领导给他的建议,不过谢璋说道“如果我能筹到钱呢。”
这话倒是让大家愣了,这可是一笔大钱几乎立刻,办公室主任赵光荣就问“你怎么筹”
谢璋就说“我们现有资金六百万,还可以去银行贷款,拿着生产线做抵押,这应该是可以的。”
虽然有些本末倒置,不过这时候,倒是可行的,但又有人问“外汇呢,咱们市局一年才多少外汇,你别说往厅里打报告,你们厂这点人,这点生产能力,根本不可能批下来,有钱也不行。”
谢璋自然有准备“不需要厅里,我认识港商,可以跟他们进行兑换。”
这可是真是没有任何问题了,大家都知道谢璋能耐大,可谁能想到,居然这么大笔的美金都能换到
立时,赵光荣就兴奋起来“那我看这没什么有问题的地方了。如果有彩电生产线,对咱们江州的发展绝对是有利无害。我同意。”
倒是副局长莫小川有些不太认同,皱着眉头说“还是风险太大了,我认为从小做起比较好,你们厂的技术水平在那里,厂房是小事儿,仅仅是工人,你们就不够。”
因为有人反对,第一次汇报,直接就没批。
谢璋觉得正常,而且他还很佩服莫小川,非常理智,十分谨慎,这看起来给他制造了麻烦,可是这样的领导在,他心里踏实。
不过没想到的是,这事儿居然很快有了转机,半个月后,赵光荣突然打电话给他,说是这事儿局长批了,让他来一趟。谢璋去了以后,果不其然,拿到了相关文件,赵光荣还冲他说,“多亏我给你斡旋,否则的话,根本批不下来。”
谢璋对赵光荣观感一般,觉得他为人不怎么靠谱,所以他这么揽功,他倒是有了防备,笑着说“真没想到这么快,我以为挺麻烦。”
“可不吗”赵光荣接着说,“可这事儿对咱们金盛是好事儿,我是金盛老领导,我自然愿意看着金盛发展壮大,我脸上也有光,费多大力气,我都愿意,你好好干”
谢璋应了,不过转头就去了莫小川的办公室,想问问他为什么又同意了,办公室却没人,旁边的工作人员说“下乡去了。”
谢璋只当是临时有事,只能回了金盛。
虽然对赵光荣有些怀疑,但这条生产线是金盛发展的根本,作为国营厂,进口设备是必须经过市局的,既然已经批下来了,他也不可能因为觉得不对劲不干了。他只能多加小心,继续往下走。
找设备的确麻烦,两个月后,陈港生才来了消息“日本有家电视生产公司升级换代,但是这条生产线比较老旧,是52年的,因为老旧,所以要的人不多,价格也合适,比你预期还少一些。你要看看吗”
国际上40年代,彩电就已经量产了。所以虽然这条生产线已经有快三十岁的高龄,但是,谢璋本身也没准备买太新的,他买不起也争不过别的买家。
这几乎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他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