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P3官不聊生,从严治官(1 / 4)

刘彻面色一变,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刘家打下的基业,终归还是变成了异姓人的天下。他原以为只是变成东西两朝,没想到并不是ata

元寿二年没有留下子嗣的汉哀帝去世。王家重新掌权,我们的道德标杆王莽在众人的推举下成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ata

再次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的王莽拥立年幼的汉平帝登基。ata

但九岁的汉平帝可没有昭宣二帝那么幸运,他拥有的不是霍光这么个认真、努力、有本事,且不恋权的臣子,他拥有的是王莽这个攥住权势就不舍得放手的权臣。ata

一个无权的皇帝和攥住权势就不舍得放手的臣子搭配在一起注定是一场悲剧。ata

等14岁的汉平帝去世且还没有留下子嗣,空空的皇位就在上头,还等啥直接上啊于是王莽还真就上了。ata

刘彻无奈 “皇位说上就上,这是当皇位是路边的白菜吗”要真是那么简单哪里还有他老刘家什么事情ata

刘彻很清楚的知道应该不是那么简单的,思想上对刘姓皇族的革除应该才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像方才所说的刘姓皇族合法性被质疑了。ata

有历史评价说莽之篡弑,元后实酿成之那我们能够把责任怪到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头上吗不能,她只是一个亡国太后,她能够左右什么左右皇帝没生娃左右皇帝不昏庸元帝想换皇子她甚至只能抱着自己的孩子瑟瑟发抖她能做什么ata

丁傅两家的外戚势力作妖程度更甚王家,不依靠自家人靠谁这不是王政君的错,换成傅昭仪活得久,笑到最后的也会是傅家人。ata

孝元皇后,无傅太后之骄恣,又无赵氏姊妹之淫荒,亦可谓母后中之贤者。ata

她就像是嫁了人但被家中洗脑的个别女性一般总是想方设法给娘家人捞好处,汲汲于一点蝇头小利,能理解国之大义,但不知道, 过宠王莽,使其罔上行私,得窃国柄,也不知道莽知元后之易与,故设为种种欺媚,牢笼元后于股掌之中。ata

最后导致元成哀平四朝后,王家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到了这里王政君才幡然醒悟,想给老刘家装起孝子贤孙, 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宁愿摔碎传国玉玺也不给王莽。ata

一个贤妻良母教育下出来的标准模板式人物,但却要背负ata

一个国家灭亡的罪过ata

荒谬。ata

西汉会被篡位的本质还是老刘家的地位合法性被怀疑,本质还是连续四任庸君。ata

刘姓皇族地位的合法性被怀疑真不是件小事,因为刘姓皇族合法性到后期常年被质疑,大司马王莽被免职的时候,汉朝臣民并不因王莽被贬值感到高兴,而是期待他这个道德标杆能够继续上位。ata

所以汉哀帝对王家多所采取安抚政策而非强硬的击杀,也是因刘姓天下,但一个篡位者竟然更得ata

人心。ata

为什么刘姓皇族合法性会被怀疑ata

因为做汉朝的百姓,真的很苦,很苦。ata

洪涝、干旱、蝗灾、冰雹、疫病、地震等灾害多发、群发。水灾32次,旱灾38次,地震35次,蝗灾20次,风灾19次,霜灾5次,雹灾10次,疫灾13次,冻害13次。ata

这些我们曾经说过的自然灾害数据背后,是西汉成为华夏历史上第二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粮食生产水平,救灾水平处于人类一级阶段的汉朝老祖宗们怎么有能力去抵御强大的自然灾害小冰河期的到来是人类无法抵抗的存在,没见距离汉朝那么遥远的明朝间接被小冰河期搞亡国了ata

在那时候想要风调雨顺,国富民安那只能是奢望。河水漫平原,五谷不丰,百姓饥肠辘辘,民不聊生,人人相食才是真。ata

但汉武帝时期也是自然灾害频发,也人吃人、人冻死、人渴死,还有为了打匈奴而进行的无休止对外战争,那时候甚至大郡大库和十室九空,政权为何可以做到稳如泰山ata

刘彻看到这里可以立刻给到答案,因为他刘彻带领文武百官真正做到一心为国,尽力了。虽然这样子还是会有小范围的暴动,但至少国家安稳。ata

其实无论是汉武帝还是汉宣帝期间人民的反抗从未停过,只是大部分人还是承认刘姓皇族合法性,大部人人还是对刘姓皇族抱有期待。ata

因为汉武一朝努力了。ata

想要在“天下废而民再食”的局面下做到稳如泰山并不容易。ata

汉武帝的一切操作也如君权神授说里的神一样降世间,给予百姓希望。汉武帝的一切操作都在告诉百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又如何,我们刘姓皇族来拯救你。ata

鼓励人民ata

因地制宜种植粮食,加强抵抗灾情的能力。百姓无地豪强地多那就打豪强,强制均富,均地。为国之君者做到了防范于未然。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