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丝人情味让他把汉元帝刘奭ata
选为了继任者,即使他很清楚的知道这娃压根不适合做汉朝的皇帝,不适合做华夏的最高统治者。ata
因为汉宣帝在文治武功卓越的同时他也有个弊病,在教育上的不足。这个不足一是他本人自小所接收的教育,另一方面是他对子女的教育。ata
在外长大的汉宣帝没有经历汉朝皇室正统教育体系的磨练,没有像汉文帝一样前面有父亲可以观摩,没有像汉景帝、汉武帝一样父亲手把手教什么教学帝王之学。ata
他认识到了汉武帝践行的独尊儒术是因为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所谓的独尊儒术不过是外儒内法,服务于国家一统,也认识到了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ata
他这句话是对帝王之术抽象提炼后的总结,正确到甚至能够给此后2000年的历代帝王上了一堂启ata
蒙课。ata
但他却低估了西汉儒家的威力,也低估了说出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这句话的汉元帝是多么柔仁好儒与易欺而难悟,他仍旧让汉元帝上台为帝,甚至让失帝宠信,降职不得相的萧望之为太傅让其以论语、礼服授还是皇太子的刘奭。ata
后世的我们不知他是因为与许平君皇后的夫妻情深,还是当时太子身后的外戚势力已经动不得,又或者是他认识到太子会乱国时已时日不多。ata
不过我们可以知道一点,那个被汉宣帝评价为乱汉的刘奭上台了。ata
即使其他儿子例如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伍子,令汉宣帝产生了易储之心,最后上台的依旧是汉元帝刘奭,还附带两个儒臣辅政。ata
汉元帝的所作所为也如汉宣帝一开始对他的评价一般乱我家者,太子也使得汉业遂衰,成汉室基祸之主。ata
刘彻这是做梦都没想到,独尊儒术这玩意儿他只是拿来忽悠其他人的方法,但竟然能够把自己子孙给忽悠瘸了ata
而这个子孙还不是普通人,是汉家的皇帝,这个皇帝就带着独尊儒术的套路是这个人让汉业走入遂衰的局面ata
刘ata
彻只觉得心都跳不起来了,想传令太医来给他送一颗护心丸。ata
然后看着空旷无一人的宫殿刘彻心更酸了,终归是他刘彻一人承受了所有,有点委屈他真的好想要救心丸啊ata
汉元帝这人只是在历史上评价不高,但在历史当下他确实是个百姓爱戴,官绅推崇的皇帝,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柔仁也让他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ata
但他并不是个合适的皇帝,还是那句话,他过于柔仁好儒与易欺而难悟。ata
即位后,汉元帝体弱多病难以亲政,于是无条件信任无根宦官,以为宦官无根就不会结成私党,大小事都委任宦官,却没想到这些宦官会对内与宫廷太监结为党内党,对外与见风使舵的儒臣结成外党,甚至因为无根他们玩的更开,兴风作浪,党同伐异。ata
他老爹说的儒生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他全部没有听进去,直接启用大量儒生参政,汉武帝诈尸都不敢做的事情他做了纯任德教ata
最后政权旁落,皇权式微,汉朝从此走上了真正“独尊儒术”的道路。至于汉宣帝为他安排的辅政三驾马车史高、萧望之、周堪ata
不能奢望他们能够发挥如霍光一般辅政作用,因为他们不拖后腿已经算阿弥陀佛了。但不好意思的是,汉宣帝安排的这三人还真是来拖后腿的。刘彻觉得头晕 这皇帝干嘛用的,连辅政大臣都在拖后腿ata
他刘彻活这么大真的没有见过这种辅政大臣,不能帮忙就算了竟然能够被称之为拖后拖这皇帝做什么吃的至于刘彻所讲的皇帝是哪个,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ata
刘彻原本还觉得自己口的曾孙还有点儿靠谱,但今儿个怎么感觉不太对啊ata
这三驾马车是这样拖的。ata
汉宣帝言儒臣儒生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但汉元帝的三个辅政大臣两个都是儒臣。ata
而且是两个不到两回合就死的死,废的废的儒臣。这三个辅政大臣分别是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ata
尊崇儒学的汉元帝对儒家的信任让两个儒臣看到了推行仁政,他们正待施展拳脚之时,辅政大臣之一的史高动了,不甘心被冷落的他直接联合宦官反对儒臣的改革。ata
a辅政大臣史高加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等宦官势力,再加上史、许两姓外戚联手,于是不费什么吹灰之力,空有一身傲气,不善计谋,无力整治朝纲,孤介耿直的萧望之饮鸩自杀。ata
另一个儒臣周堪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没得到他们重用的郑朋联合宦官,说几句两个辅政大臣结成朋党,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请“谒者至召廷尉”就让汉元帝准奏周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