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从床上爬起,熬夜点灯书写。
秦放鹤亦在其列。
皆因人都有从众性,即便最后的交卷截止时间未到,可眼见对手们一个个起身离去,谁都会着急。
而一旦着急,就离方寸大乱不远了。
另外,墨迹充分干燥也需要时间。
秦放鹤净过手脸,穿暖衣裳,将袖子扎好,紧贴手腕,又仔细检查桌椅,反复擦拭。
到底不放心,他干脆拿暂时穿不着的一件衣裳当桌布隔潮,手放上去感觉不到湿意了,这才罢了。
发下来的两支蜡烛都还没用过,为防起火、蜡油滴落,他也不直接放在桌上,而是先在左侧小隔板上点燃一支,又拖过角落里的泥炉做烛台,放另一支。
如此左右互照,便不会有太多阴影,亮度也足够,能最大限度降低夜间答卷造成的干扰。
所有题目的答案都提前在秦放鹤脑海中过了无数遍,草稿纸上也反复修改过,拿捏考官的喜好,无一处不精。
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埋头抄写。
两支蜡烛同燃,固然明亮,却也有弊端烧得太快。
为保证卷面质量,秦放鹤没有为了抢时间而特意加快抄写速度,仍如往常一样,故而只来得及写完前三题,便觉眼前一暗,两道青白色的烟雾袅袅升起。
蜡烛燃尽了。
此时天色未明,依稀可见五指,但想书写却万万不能。
他微微叹了声,顺势收笔。
这也在预料之中,虽有些遗憾,倒不至于失态。
雨刚停,空气还很湿,展开的答题纸受潮,墨迹比平时更难干,也更容易洇。
所以研墨时,秦放鹤特意少加了水,可饶是这么着,字迹笔划还是很湿。
考卷乃横宽的长卷,交卷时需要从头卷起,若有墨迹未干,便会相互沾染,视为污损,剔除资格。
秦放鹤对着卷面扇了一会儿,收效甚微,想了想,果断端着泥炉去床边生火,既做早饭,又烘试卷。
一宿没睡,身上又因湿度过高而黏答答的,胃口并不好。
但不吃不行,仗还没打完哩
秦放鹤仍是加红枣枸杞熬了浓浓的小米粥,将表层喷香的米脂吃光,补气、养胃、驱寒,这才觉得身上暖和起来。
火炉很快驱散了附近的水汽,试卷迅速干燥,秦放鹤小心地将其卷好,照旧以油纸包裹,防止二次受潮,然后便躺回去补眠了。
这几天一直没睡好,却还要疯狂输出,还在发育期的秦放鹤太困了,几乎是脑袋一粘枕头便睡死过去,竟差点错过提示交卷的号炮。
强撑着睁开眼睛,用冷水洗脸强行清醒,秦放鹤又打了一回太极活动筋骨,吃了贡院送来的早饭,眼见天光大盛,这才不紧不慢写完最后两题。
检查完毕,又晾干试卷,已近午时。
看着干燥、工整又清爽的几卷答题纸,秦放鹤才算吐出一口浊气。
总算是,有惊无险。
确认无误后,秦放鹤举手交卷,赶在放号的第三批出场。
“鹤哥儿”秦山和秦猛一直在外头眼巴巴等着,见状立刻冲上前来,或帮忙拿行李,或帮忙揉肩捏背。
连续几日吃不好睡不好,外加用脑过度,秦放鹤只觉浑身酸痛,身体的每一枚细胞都在叫嚣着要休息,疲惫道“先回去再说。”
因大雨的缘故,第二场因卷面污损而落第的考生不计其数,那蓝榜足有前一场的两倍还长。
高程也不幸中招。
他虽避开大雨,却没留够干燥的时间,分明已经晾了大半日,可交卷时眼见着几个笔划多的字洇开,当时就心灰意冷。
果不其然,出来一看,蓝榜上,他的号舍赫然在列。
头两场风波在前,第三场的策论出题刁钻,众人竟也很能接受了。
虽说八月十六才是最后截至时间,但大家为了赶中秋,多数会选择十五日提前交卷,街上一时热闹非凡。
踏出考场的瞬间,哪怕身体依旧疲惫,可精神却早已放松下来,轻飘飘的好像能飞起来。
考场之外有人大哭,有人大笑,有人当场晕厥,乃是人生百态。
有幸熬到第三轮的众人精神极度亢奋,也顾不上补眠,先各自回去重新梳洗了,便凑在一处吃喝赏月。
乡试虽难,却也带来深刻的回忆,等再过几年时过境迁,谁又能想到会是怎样情景
席间徐兴祖照常发挥,带头行酒令,飞花、投壶,觥筹交错。又有人引吭高歌,好不热闹。
闹到兴头上,徐兴祖提着酒壶来找秦放鹤,难得带了点真诚,“秦兄,此番考试不易,如今三场已毕,你我来日或许便要天南地北,不若满饮此杯。”
总体而言,县学的几年经历还是很愉快的,想着可能这就是大家最后一次相聚,秦放鹤也难免惆怅,顺势接过酒杯来,一饮而尽。
文人似乎总离不开酒,得意了要吃,失意了也要吃,一晚过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