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2 章(3 / 6)

点名让他来听的大拿。

这种级别的学者来讲课,那也是看了他导师面子的,虽说苏屿继续直播上课也不是不行,但既然现在人在国内,当然还是亲自到场比较有上课的诚意。

对于上课这件事,苏屿从来都没有什么抵触的情绪,既然上了q大的数学领军人才计划班,那么在日常的训练之余,他师兄师姐们的课他都从没遗漏过只有在世锦赛和奥运会期间,他的师兄师姐主动给他停了课,生怕影响他的比赛状态。

而这一次,苏屿回校上课也是比较低调的行程,赵文博特地在班级群里交代了大家要保密,而班级里的大家当然也知道,就苏屿现在的人气,如果出现在学校里的消息走漏了会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大家都自动自发自觉地为苏屿做好了保密工作,没有把消息漏出去分毫。

也是在今天的课堂上,有部分同学原本以为就苏屿这个长期缺课的节奏,现在突然回来听这种级别的授课会难以衔接,结果坐在他后头的同学偶尔看一眼,都觉得苏屿似乎从头到尾都沉浸其中。

这个状态,感觉完全听懂了似的。

真的假的啊

结果在后续的课堂讨论过程中,苏屿还真就课程中提到的模糊函数和波形设计的关系以及实际应用的方向提出了他的粗略想法。

台上被请来授课的黄友明显然对苏屿的接受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非常感兴趣,于是在全班同学的瞩目下,俩人有来有回地聊了能有十多分钟。

苏屿的同学们。

等聊完这十多分钟之后,台上被邀请来的黄友明还有些意犹未尽,问苏屿你叫什么名字。

很显然,这是对苏屿的学习能力非常满意,感觉下一秒就要去

跟他们王教授推荐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了。

结果在得到苏屿这个名字之后,台上的黄友明他还愣了一下“你的名字还挺耳熟,好像前些日子有个很知名的短跑运动员就是叫苏屿。”

整个班级沉默了两秒。

教室里戴着棒球帽和平光眼镜的苏屿也沉默了两秒,他略微有点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眼前的这个情况。

但没关系,台上的黄友明本人也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那种类型学者,在察觉到现场氛围的奇妙之后,他突然想到了什么,试探地问“你和那个苏屿的关系是”

苏屿抿着嘴,一脸犹豫地说“同一个人的关系”

“”

台上的这位被邀请来授课的学者大拿黄友明同志在这一瞬间也不得不陷入了沉默几个意思

奥运会短跑接力金牌得主和400米短跑铜牌得主,在他的课堂上上课,而且还就他的研究领域内容跟他展开了一段挺有意思的探讨

现在的运动员都这么卷了吗

哦不对,是现在q大的学生都这么卷了吗

如果没有搞错的话,他今天来上课的班级是数学领军人才计划班,而不是奥林匹克运动员领军人才计划班吧

面对眼前的情况,黄友明有些无力没办法,就之前这两年时间,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研究工作里,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去关注诸如q大、b大共同争夺某位学生的新闻,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了解到被争夺的这位学生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田径选手。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他在受邀来上课时遇到苏屿这种不按牌理出牌的学生,才会因为过度震撼而沉默在原地。

没办法,实在是这小孩儿的跨界跨越得也太离谱了一些。

黄友明忽然又想到,他受邀来上课的这个是q大的数学领军人才计划班,这个班级的学生年纪普遍还挺小。

于是他又忍不住上下打量了苏屿一眼“今年几岁了”

苏屿在黄友明充满压迫的眼神下,乖乖答道“17岁。”

黄友明“”

好家伙,不仅同时是奥运男子4100米短跑接力的金牌选手和男子400米短跑的铜牌选手,而且今年才17岁。

他们这个领军人才计划班这一学期是大二了,所以这个苏屿入学的时候才16岁

黄友明一时之间有些想摇晃着王教授的肩膀,问他这样的人才为什么还去搞体育竞技啊,然后他下一秒又迅速地想到,就眼前的这个小孩儿,他搞的也不是一般的体育竞技,就前些日子他还看到新闻呢,最高首长亲切接见了这一次东京奥运会的获奖选手们。

当时他还听到有人在说呢这个苏屿在被接见的时候站的是c位,今后前途无量啊。

黄友明又一次地沉默了。

就苏屿这个学业和体育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过硬的程度,他觉得大概自己去摇晃王教授的肩

膀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毕竟如果他们把人苏屿真的直接一把抓来搞学术的话,下一届的巴黎奥运会中国队的田径短跑人才恐怕就要断档了不说彻底断档,但一定会大受影响。

于是黄友明现在这会儿看着苏屿的眼神就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感。

等下课黄友明走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