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8 章(3 / 6)

朋友们,上午的接力赛,咱们中国队的晋级应该稳稳的了吧

这个说话的一看就是奥运期间刚刚开始关注短跑比赛的,因为中国队在这些天的短跑赛事中接连赢得出色的成绩,所以这会儿对中国的男子4100米短跑接力队有了一种盲目的自信。

于是很快有田径迷冒了出来进行了一些回答。

稳稳的不好说,但是机会应该还是很大的。

中国队是在预赛第二组上场,这一组中国队的主要对手应该就是美国队和加拿大队,这两支队伍的4100米接力水平都在世界前十,其中美国队的接力历史最好成绩是37秒10,加拿大队是37秒64,都是非常强的水准了。

中国队的话,这两年的水平也大有提升,已经多次打开38秒大关了,但是和这两支队伍相比,又有一定距离。

微博上,反正这会儿比赛还没开始,不少田径迷和吃瓜群众们就开始围绕着稍后预赛第二组8支队伍的具体实力聊了许久,包括美国队和加拿大队取得各自队伍最好成绩的时候,队里的接力队成员分别是哪些名将之类的问题都被掏了出来,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大概是因为看这会儿的讨论氛围比较轻松,于是也有吃瓜群众探头探脑地试探性抛出了一个问题

各位大佬们,我问个蠢问题,如果不对的话轻点喷哈

就是那个咱们国家队的4位选手,最快的只有郑队的9秒83,然后是苏屿的9秒93和冯楚明的9秒99,詹佑铭主项目是200米,我听说他百米也能冲到10秒以内,那姑且也算是9秒99

可是中国队的4100米接力纪录却打开了38秒平均一下,每个选手需要跑到9秒50才能够跑出这个纪录

:3ゝ这是不是哪里不太对

这问题一出,微博上的话题底下先是安静了一小会儿,然后默默地有人冒了出来1。

dbq,之前没好意思说,其实我也有这样的疑问

有疑问1

1

之前一直觉得这个问题好像有点蠢,但是我对于短跑项目确实没有什么了解,和朋友是在看了奥运的比赛后才有了点兴趣,因为知道今天马上就是4100米短跑接力的比赛了,我俩就一起关注了比赛,结果看到大佬们讨论的比赛成绩,我们计算过之后就忘完全迷茫了,再加上我们俩人都是田径小白,实在是纠结了很久也没想明白才斗胆提问的

最先发帖询问的博主大概是陆续看到有不少人回复1,才终于松了口气,解释了一下关于自己产生这个疑问的心路历程。

这会儿网络上的田径迷们一开始看到这个问题也愣了一下,这会儿也终于反应了过来。

于是很快就有人冒出来回答道没事,刚开始看短跑的人,对接力规则不了解,产生这种疑问那可太正常了。

是这样的,我们一般情况下正常的百米短跑,计算的都是单个运动员个体,自己从起跑爆发启动加速再到途中跑和冲刺过线这样的一个过程,总结起来就是起跑衔接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这样的一个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起跑启动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因为选手需要从速度为0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爆发力和力量还有技巧,让自己快速爆发进入到一个高速跑动的过程中。

但是4100米的接力赛,看似是每个选手都跑100米,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4100米接力赛的过程中,只有第一棒选手是从起跑器上起跑的,后三棒选手都是在跑动过程中接棒而在后三棒选手接棒之前,他们已经在接力区中提前起跑了。

在这个过程中,选手提前起跑,等于节约掉了起跑这个过程中的速度损耗,可以直接以较快的速度接棒然后用自己的最大速度来完成自己那一棒的比赛在这种情况下,后三棒选手都省去了从零加速的这个耗时,速度自然而然地就跑到了他们在个人单项赛事中所无法达到的成绩。

同时,这也就是我们说实际上每个选手跑动过程不是固定的100米的原因。

而关于接力区,我们假设赛道上等分地划分为4个100米的分段,在第一个百米分段中心线的位置上,向起始点倒退20米,再向前方延伸10米,这中间总长30米的距离,就是接力区。

接棒选手是在接力区内起跑并完成传接棒,所以根据不同队伍的安排情况,每一个棒次的选手在接力赛中所需要跑的距离也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就像是这回咱们的第一棒是郑队,他擅长前程爆发,在前程阶段可以有非常好的表现,但后程体能不支,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和第

二棒的冯楚明配合得很好,刚进接力区不远就完成了传接棒,那么理论上郑队就只需要跑8090米的分段。

同时我们又都知道屿帝后程爆发出色,那么最后一个分段100米再加上向前的20米距离,总计120米的最后一棒赛程,也足够让他进入爆发阶段,在最后的冲刺时刻也就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