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忽的伸出手食指,点在他的鼻子上“你这性子怎么那么急,一点也不像我。”
他确实不急,非但不急,温吞得跟个面团儿似的,这也是他亲爹这么多年一直不待见他的原因。
朱翊钧吸了吸鼻子,笑道“效率,效率呀”
隆庆说“那父皇问你,十万大军,需要花费多少银两。”
“”
朱翊钧皱眉,他回忆了一下戚继光的那封奏疏,其中并没有提过具体金额。
他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隆庆又问“其中募兵需要花费多少从哪个省招募练兵又需要花费多少去年国库的收支如何今年户部还有哪些必要的花销能拿出多少银两兵部还有哪些军费开支”
“”
这一系列问题,把朱翊钧问懵了,他对钱没有概念,平时在
奏疏中看到几十万两、甚至几百万两白银,都不过是个数字。他甚至不知道,朝廷需要几个省的赋税才能攒够这些银子。
“我不知道。”朱翊钧看着隆庆,反问道,“那父皇知道吗”
“朕也不知道。”
朱翊钧惊了“父皇怎么能不知道呢”
隆庆说道“内阁知道不就行了,凡是交给他们,总能得到妥善处理。”
“父皇没有你皇爷爷的本事,天下大事都可以一人独治,但父皇也有自己的为政之道。”
一直以来,隆庆对自己的能力都有清醒的认识,他知道他不如他爹聪明,也没有他爹强势,他对国家大事也没有旺盛的好奇心。
但他知道,他有一个能人辈出的内阁,徐阶走了,高拱回来了,再加上李春芳、陈以勤、张居正、赵贞吉,有这几个人在,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们干不了的。
他无法掌控与玩弄这群人,只能选择相信并且依靠他们,再借助司礼监的权力去牵制他们。
这就是他的为君之道。
“将来有一日,你做了皇帝,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治理国家。”
“”
从乾清宫回清宁宫,走在空旷的广场上,朱翊钧问冯保“大伴,你怎么看”
冯保说“我觉得,皇上说得对。”
朱翊钧顿了顿脚步,又继续往前走。
“殿下,你欣赏并看重戚将军的边防策略,想要将他奏疏所说变为现实,这很好。”
“但国家大事,尤其是这种需要几百万两白银,而且是每年几百万两白银的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考虑周全。毕竟,这花的是纳税人的钱。”
朱翊钧点点头“我明白了。”
他虽然没听过什么叫纳税人,但他明白冯保的意思。国库收入,朝廷开支,全都来自大明百姓的赋税。
“相信内阁,相信张先生。”
此事经过内阁几次商议,都没能统一意见。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没表态。
朱翊钧大致能猜得到,支持的必定是张居正,反对的应该是李春芳,难道剩下的都没表态
虽然朱翊钧认可隆庆和冯保所说,国家大事不可草率,但他也是真心希望,戚继光在请兵破虏四事疏中所说的“上策”能成为现实。
这天下课之后,他拉着张居正泵,把他送到了徽音门外,眼看就要走到文渊阁,张居正笑道“殿下想问什么就问吧。”
朱翊钧说“戚将军的那封奏疏,内阁商议来商议去,这事儿不会就不了了之了吧。”
张居正十分笃定的说道“不会。”
“为什么”
“因为我一定会促成此事。”
“真的吗”
张居正挑眉,颇为自信一笑“殿下不信我”
“信”朱翊钧想起上次开海的事情,也仰起头明媚一笑,“我自是相信张先生的。”
张居正扶着他的肩膀,刚张了张嘴,却被学生抢白道“潜心读书,我知道啦”
张居正看着他,无奈摇头,又忍不住笑起来。
戚继光被暂时安排掌管神机营,京城禁卫军三大营之一,专门负责掌管火器。
他来清宁宫说起此事,朱翊钧倒是颇感兴趣“神机营我知道上次我跟着父皇去南海子,扈从的军队就有神机营。”
“不过他们拿的兵器我没见过,很厉害吗”
戚继光点头“很厉害。”
“比刀剑更厉害”
“更厉害”
“有这么厉害吗”朱翊钧有点怀疑,又十分好奇,“我想看看。”
“这”戚继光犹豫道,“殿下是想去神机营看看吗”
朱翊钧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可以吗”
戚继光摇摇头“这恐怕不好吧。”
“有什么不好,戚将军,你就带我去看看吧。”
戚继光见他如此感兴趣,又不好拂了他的意思“不如这样,下次我先带一把鸟铳来给殿下看看。”
天予昭晖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