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章(3 / 4)

谜面下面还有提示“打一文房器物。”

这个题目简单,大人一看就知道答案,裕王问朱翊钧“钧儿猜出是什么了吗”

“印章。”朱翊钧惊讶又怜悯的看着他爹,“爹爹不知道吗”

“爹爹”裕王笑道,“现在知道了。”

朱翊钧指挥他爹往前走“下一个,下一个。”

“上无半片之瓦,下无立锥之地,腰间挂个葫芦,晓得阴阳之气。打一字。”

还没等王妃问,朱翊钧就给出了答案“卜。”

“多一点又冷,少两点又小,换了一画便是木,挟直两边便是川。”

“水。”

“少年白发老来黑,有事秃头闲戴巾,凭你先生管得紧,管得头来管不得身。”

“笔。”

“”

朱翊钧一路看过去,字谜都能猜到,文房器物、日常用具都难不倒他。小家伙可得意了“这些都难不倒我。”

王妃笑道“钧儿看这个。”

“南阳诸葛亮,独坐中军帐,摆开八卦阵,要捉飞来将。”

提示是“打一动物。”

“动物”朱翊钧歪着脑袋,“这是什么呀”

裕王和王妃在一旁笑他“哟,终于有我家小神童猜不出的灯谜了。”

朱翊钧想破脑袋也猜不出是什么动物,因为他根本没见过。

还是听旁边一个小孩儿说道“这个是蜘蛛。”

朱翊钧歪头“蜘蛛是什么”

“蜘蛛你都不知道,你家没有吗”

朱翊钧摇头“没有。”

那小孩儿又说“我家不仅有蜘蛛,还

有老鼠。”

朱翊钧又摇头“老鼠我家也没有。”

小孩儿问道“那你家有什么”

朱翊钧给他数“我家有仙鹤,有白鹿,有白龟,有小鱼,还有猫猫”

那小孩儿一脸震惊的看着他,哪个好人家里有仙鹤还有白鹿这才是别人只在画里见过的动物。

行人摩肩接踵,都往一个方向流动。后面的人推着前面的人往前走,很快,那个小孩儿和他的家人就消失在了人群中,寻不见了。

他们一路看,一路逛,今年,朱翊钧挑了一盏莲花灯,回头就送给了王妃“娘亲你喜欢吗”

王妃接过花灯“喜欢,你送的娘亲都喜欢。”

走到一个卖杂货的小摊前,朱翊钧又挑中了一把梳子,檀木制作而成,不值钱,但雕花非常精美,还有淡淡的檀香,他催着裕王买下来,又送给了王妃。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街市口,那里的空地上展示着朝廷各部制作的大型鳌山灯。

朱翊钧一个一个看过去“这是吏部的,这是户部的、这是工部的嘿嘿,还是工部的最漂亮”

工部聚集了全国最顶尖的能工巧匠,一年到头,制作一个夺人眼球的大型鳌山灯,对他们而言,轻而易举。就算是其他五部打造鳌山灯的时候,还得来请叫他们。

除了六部的大型鳌山灯,旁边还有一些造型独特,大小不一的鳌山灯,有的出自朝廷别的部门,有的是民间所造。

朱翊钧挨个看过去,旁边忽然传来一个稚嫩的童音“爹爹你看,大乌龟”

朱翊钧转头望去,看到一个小男孩的侧脸,那孩子比他矮一些,穿着小棉袄,长得怪好看。

朱翊钧忍不住纠正他“那不是大乌龟,那个叫鳌山灯。”

“嗯”那孩子转过头来,疑惑的看向朱翊钧,“你是谁呀”

“我”

朱翊钧很小的时候,裕王就再三叮嘱过他,出门在外,不能轻易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身份,朱翊钧记得牢牢地。

“我才不告诉你。”

“”

那孩子小嘴一撅“我也不会告诉你,我叫张懋修。”

“好的,我知道了,张懋修。”

“”

那孩子转过身去,拉了拉身后大人的手“爹爹你说,这是不是大乌龟”

一个清朗的声音传来“这个叫鳌山灯。”

“哈哈”朱翊钧乐得手舞足蹈,“我就说嘛,这个叫啊”

这里人多嘈杂,他没能第一时间辨别出那个声音。但只是稍微反应了片刻,就惊喜的转过头去“张先生”

朱翊钧激动坏了,三两步就跑到张居正跟前,拉住他的手“张先生张先生”

张居正微笑着看他“殿下,好久不见。”

“额”

朱翊钧听到这个好久不见就转过头去看向裕王

,裕王似乎没听到,在张居正朝他作揖的时候,笑着说道“这些日子,钧儿总往张大人府上跑,叨扰了。”

张居正一愣,不知这个“叨扰”从何说起,也不知该如何接话。只听裕王又说了一句“昨日我见他写字,进步神速,想来也是张大人的功劳。”

朱翊钧灵动的大眼睛转来转去,看看他爹,又看看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