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僖公四年(2)(3 / 3)

无戒心都准备享用胙了,被骊姬拦下来,说远方来的食物还是先试一下再吃。

再比如,骊姬哭的时候当然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啊,怎么能干巴巴一句都是太子干的就结束。要说,太子怎么忍心弑父呢太子之所以这样做都是我和奚齐的错啊,不如让我们母子早点自杀,免得以后成为太子俎上鱼肉云云。

嗯,上面这段哭诉是史记晋世家的略写,不过要说还是谷梁传版本最离谱一点,居然还写晋献公说我和他并没有多少龃龉,为什么他这样怨恨我呢然后派人质问太子你在图谋什么

这个版本多少是有点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了,申生已经是这个年代很典型的这种迂腐的人了,居然还要把晋献公摘出来,晋献公活着都要骂作者太ooc了。

熊恽闻言大笑,对诡诸道“何不连公子重耳一道处死,也为寡人除一大患。”

诡诸面色阴沉,重耳瞥了自己父亲一眼,也笑“君父未尝不作此想,可惜寡人命大。”他甚至站起来与熊恽一礼,“亦要多谢楚君助力。”

这下熊恽笑不出来了。

申生的傅被杀以后,就有人又开始劝他了。关于这个劝他的人,有说是里克,也有说是重耳。由于里克的姿态确实比较中立,而国语里他明确就是在优施请他喝酒后明哲保身了,所以偏向于重耳,尤其重耳的外祖父也是支持申生的。

这人劝他去跟亲爹陈词,说国君会辨明是非的。有一说一真的会辨明是非吗真的不是顺水推舟吗我很怀疑。

申生的回答也很抽象,他说如果我去陈词了,骊姬一定有罪。君父如果没有骊姬,就会睡不好也吃不下。君父年纪大了,他不快乐,我也不会快乐的。

除了六点无以表达我的心情。

然后那人问他,那你跑吗申生又答,君父无法辨明我的罪过,我背负弑父的罪名离开,又有谁会接纳我呢

这句还有另一个版本,晋语二里他说,我离开后为自己脱罪,这就是君父的错误,是我怨恨君父。彰显父亲的罪恶,为诸侯取笑,我又能去哪里呢

总而言之就是不行,都不行,道德上怎么都有错。我爹一定是对的,如果我爹错了,请参照第一条。所以最后申生上吊自杀了。

好,申生死了,但是重耳和夷吾年纪也不小了捏,于是骊姬又跟晋献公说,申生谋害他的事情,二公子也都知道。史记版说骊姬本来没想对他俩下手,但是有人跟她说二公子怨恨骊姬谮杀太子,她才又吹枕头风的。

我觉得她不是这样的人,她这种人设,当然是选择斩草除根啊。

最终重耳逃去了蒲,夷吾跑去了屈。但是这事儿当然还没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