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 这是慈善公益事业!(3 / 3)

他抬腕看了看时间,忽地听到有个大报的副总编辑弹了弹烟灰看着他问道:“张浩南同志认为学校规模多大?”

“经济不好的省呢,最好直接集中到某个地方管理,走省里的统一财政。我呢,也方便设置一下配套设施。所以,越大越好。”

“张总,规定是上限四百人。”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我直接十个学校连在一起盖,有问题吗?没有问题。”

“……”

好家伙,这年轻人!

有个老头儿烟灰都掉了,人直接愣在那里。

这是人能整出来的活儿?

还别说……

挺好。

尤其是这玩意儿对经济好和不好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部门、团体侧重点。

毕竟按照章程,这玩意儿跟司法、教育、青年团体、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部门、劳动、财政、宣传、文化等单位是有关系的。

“不能建在城区。”

“废话,建在城区我那是做房地产,我需要套这一层皮?”张浩南直接上了嘴脸,“不过呢,也别给我弄去什么犄角旮旯,交通肯定要没问题,我这边考察过了,那就是过了,别跟我扯东扯西添油加醋。”

有人已经算了一下账,经济账肯定是能平的,低烈度重复劳动不算什么,就是磨性子,磨上几年,也就差不多了。

只要一成年,还怕个屁。

敏感的地方就两个,一,未成年;二,劳动。

没了。

所以经济账那说穿了就是财政上的事情,正经要琢磨的,是广泛的社会影响、潜在的国际舆论……这是需要疏导的。

在场中人,也就会议主持人知道张浩南在新的舆论工具、宣传方法上,有着非常深厚的实力。

“熊猫大陆”往那儿一摆,能进“工读学校”和“少管所”的,倘若让“贴吧”的吧友去审判,不用想,统统都是死刑。

舆情疏导这事儿,在张浩南这里,还真不算个事情。

挺邪性的。

就是有些老同志不熟悉,也不知道现在的舆论新形势,对互联网的功能发掘,此时也的确很浅薄,于是多少还是担心翻车。

不过现在双方需求不一样,张老板要“暴论出圈”,把名利场中的“疯狗”形象,逐步引导向大众社会,企业形象跟张老板的个人鲜明风格,要进一步深度绑定;而地方政府考虑的就要更多一些,毕竟张老板是拿钱换名,这钱,就是省级市场的整体投资。

公益慈善事业,如果要搞出动静来,企业参与进去就是为了亮个相,扬个名,给当地的政商两界知会一声。

是前期打过招呼,还是不打招呼,这时候关系不大。

当然放到地级市新增的岗位,以及建设运营过程中的收益,蚊子腿再小,那也是肉啊。

今天在场的也不是一个都看不上,有些就是过来凑数亮个相的,之后该回老家还是得回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