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孙不像福王,不然,光是想想福王当年的丰功伟绩,夫子们都是一阵窒息。
有了福王这个对照组在,正宁帝问他们小皇孙的课业如何,夫子们可不就卯足了劲儿将小皇孙夸到天上去吗
那可是福王的儿子,不愧是陛下亲自带在身边教养出来的,身上一点福王的恶习都没有。
过了年后,李首辅三次上奏折要求致仕,正宁帝再三挽留,终于批准,让他留在京城,若是朝中有什么大事,旁人拿不定主意,正宁帝还能派人请李首辅进宫商议。
三辞三留什么的,这都是官场的老套路了。一般来说,为了彰显帝王爱惜人才,朝中重臣想要致仕,皇帝都会多留几回。第一次上折子请求致仕立马就被皇帝批准,那就证明皇帝看这人非常不爽,
一点面子都不想给他留。
李首辅显然不在此列。
他在合适的时机致仕,在正宁帝和福王心中留下的都是好印象。李家儿孙没有特别争气的,只有一个小儿子考中了进士,资质也是平平,现在正在翰林院。李首辅也不为家人求官,正宁帝同萧景曜提起李首辅就赞不绝口,觉得这才是忠臣该做的事。
萧景曜认真点头,表示自己一定向李首辅学习。
正宁帝大乐。
胡阁老从户部尚书变成了吏部尚书,一跃成为首辅,在推荐户部尚书人选时,胡阁老一时犯了难。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萧景曜半只脚已经踏进了内阁。现在内阁中多为老臣,但身子骨都还算硬朗,瞧着都还能再干二十年。萧景曜要是去了闵州当总督满了任期要回京,回来时内阁没有位置,怎么安置他这个二品大员,也是个令人犯难的问题。
萧景曜受高扬启发,觉得要是能让自己任各地的总督也不错。公费旅游,多美的事儿只可惜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这事儿不可能,轮流去各地当总督,这天下到底是谁家天下
胡阁老变成胡首辅后,正宁帝又干了一件大事立皇太孙。
正宁帝亲自将小皇孙带在身边教导,大家心里对小皇孙的地位也有了谱,现在正宁帝要立皇太孙,大家也没觉得意外。左右都是皇家的天下。正宁帝看好小皇孙,他们连福王当太子都能忍,更别提本来就乖巧聪慧的小皇孙了。名分这么早就定下来,大齐未来两代都没有夺嫡之忧。
正宁帝也只不过是通知大臣们一声,主要是让礼部尽快定下立皇太孙的仪制章程。涉及到礼仪的事儿特别繁琐,衣裳腰带上锈什么样的花纹就能让他们吵个十天半个月。立皇太孙大典肯定不能寒碜,不尽快将事情定下来,等礼部官员吵出个章程来,想必赶不上良辰吉时。
小皇孙显然已经知道了皇太孙的身份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把事情往最坏的地方想,就算他父王登基了,想换太子,肯定是换不了的。
坑爹属性达成
正宁帝开春就提出要立皇太孙,结果一直到萧景曜给小汤包过完了两岁生辰,立太孙大典还没开始办,进度还卡在第一关,礼部商议上。
萧景曜都对礼部官员的工作效率很是微妙,莫名闻到了一股咸鱼的气息。
多好的摸鱼部门,一件事吵个半年都是常态,其他人吵架,进度停住,正好摸鱼。
福王听了很是羡慕,颇为扼腕,“只可惜我刚当值的时候,没人教导我这些,我就知道银库司是个好去处,没想到礼部更妙。”
萧景曜心说你个最不讲规矩礼仪的皇子跑去礼部,面对一帮走路问好都恨不得制定出一整套礼仪流程的家伙,两边总得疯一个。
这个流程一吵,就吵到八月份才彻底定下来。
萧景曜过了自己的生辰后,才看到小皇孙的立太孙大典。
小皇孙变成皇太孙,大部分人都非常满意。
皇太孙,
一看就特靠谱。
胡阁老纠结许久,最终还是给正宁帝推荐了新任户部尚书人选原户部左侍郎何明渊。此人刚过五十,于内阁而言,妥妥的年轻人。估摸着是很难只干一个任期就功成身退。
为此,胡阁老还特地安慰了萧景曜一番,“当阁老也需要运道。何明渊确实能耐不小,我不能徇私。”
萧景曜很是理解,并未将这事儿放在心上,而是哈哈一笑,“您都为了我思虑再三,考虑要不要徇私了,这是我的荣幸。”
胡阁老板起了脸,嘴角却不受控制往上翘,认真鼓励萧景曜,“到了闵州就好好干,你还年轻,便是多干一个任期也无妨。到时候功绩在手,哪怕别人对你的年纪颇有微词,也没办法阻挡你入阁。”
萧景曜认真应下,胡阁老终于满意。等到各色菊花嚣张地争奇斗艳的时候,正宁帝一道圣旨让朝中所有人顿时一默
萧景曜擢升闵州总督。
二十出头的二品总督,他们做梦都不敢这么梦,萧景曜竟然真的实现了。
有官员神情恍惚,眼神时不时往萧景曜身上瞟,他们大齐,不会真的出一个三十不到的阁老吧
那还能叫阁“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