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 065(5 / 7)

寒门天骄(科举) 清涴 13794 字 2023-11-19

帝的近视度数较深,离得稍微远点他就看不清人脸,所以正宁帝对眼镜的喜爱毫不掩饰,甚至直接戴着眼镜去上早朝。官员们有样学样,自己是近视眼的,都把眼镜戴上。

萧景曜上朝时,看到好些个穿着圆领官服,戴着官帽的官员,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整个人更加恍惚。

这算不算是改变了历史萧景曜低头忍笑,琢磨着这会儿要是有画家画个什么朝堂图或者官员夜宴图,放眼望去,画中好几个四眼官员。后世人一看,嘿呀,我们华夏在大齐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眼镜,甚至工艺还比较成熟,官员们都戴着呢。

话说大齐官员的近视率还挺高哈。

一想到那个场面,萧景曜就觉得十分可乐。

对于再立奇功,萧景曜也没给自己太大压力。左右他的功劳已经够多了,又简在帝心,没有什么犯忌讳的地方,萧景曜自然没有那么强的紧迫感。

中书舍人多好的职位啊,多待一阵也不是什么坏事。

这么想着,萧景曜还问正宁帝要了个口谕,拿着鸡毛当令箭,跑去琉璃坊折磨匠人们,看看能不能做出

烧杯和量筒这些东西。

梁九弘名扬四海,让大齐所有热衷于研究数理化的大佬们全都往京城赶,想要一展所长,为朝廷效命,也算是光宗耀祖。

萧景曜和吴阁老提过几次,说是可以想办法安抚住他们,好歹将他们留在京城。正好这帮人先前天南海北互不相识,搞研究的都是孤独的,和时代主流不符,更加孤独。这些人能在如此困境中,在缺乏名师教导,缺乏系统性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还能做出一番成就,可见他们之天才。孤独的天才们齐聚京城,那不得找到好几个知己

公孙家那位离家出走找小伙伴一起搞研究的叛逆青年公孙覃也带着小伙伴回了京城,并高兴地又结识了另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只觉得这辈子都没这么快活过。哪怕回家后挨了亲爹的一顿爱的教育,公孙覃的大好心情依旧不减,领着小伙伴们住到了自己名下的一间院落中。

每天醒来就能和一帮有共同话题的小伙伴们畅想未来,聊一聊自己各种天马行空的设想,对方不仅不会用看傻子的目光看你,还能顺着你的思路往下说,甚至讲着讲着两边就动起手来,亦或者双方聊得太投缘,一起撸袖子干活,共同完成这个设想。

天啦,这是什么神仙日子公孙覃美滋滋。

然后就掉进了萧景曜为他挖的坑里他主动将前来京城的大佬们全都给留下了。

有人来京城,本就是为了一展所长的。奈何现在报纸上只要梁九弘这一块招牌就够了,不需要他们来和梁九弘抢招牌。

萧景曜看得着急,朝廷并不重视理工科,都不仔细看就将这些全部打为奇技淫巧的小道。好不容易这些理工科天才全都来了京城,要是将他们放走,萧景曜得吐血。

现在交通不便,想再次将他们聚齐,多难啊

好在有个公孙覃,人傻钱多不是,人帅心善,正好能用他出众的人格魅力将大佬们都留下来。

萧景曜在听到一大半大佬都去了公孙覃的院子时,长长松了口气。

正宁帝还笑话他,“就这么喜欢这些奇技淫巧”

萧景曜振振有词,“不论是正经大道,还是奇技淫巧的小道,只要能为朝廷谋利,为百姓造福,又有什么高低之分呢”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这些大佬凑在一起,万一就来了个质变,冷不丁就点亮了科技树了呢

萧景曜对此抱有不小的期待。

正宁帝虽然不知道萧景曜为何如此重视这些小道,但正如萧景曜所说的那样,只要能为百姓带来好处,大道小道,不也就殊途同归了吗想到内务府这个月激增的账目,正宁帝微微咳嗽一声,觉得萧景曜这话说得有道理。

萧景曜则趁机向正宁帝提议,在京城办个研究所,广招天下奇技淫巧的人才。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安心做研究,还能和志趣相投的好友们互相商议,群策群力,指不定又能做出什么令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萧景曜也有足够的理由

说服正宁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们都是一群有创造力的人才,一定能为陛下,甚至为整个大齐带来惊喜。如卫淇铭,钻研水力纺车二十余年,终于将水力纺车再次改进,纺车织布的速度,比原来快了许多。原来五天才能织出来的布,如今三天半就能完成。织布速度快了,市面上的布匹也多了,织布成本却降低了。若是水力纺车普及后,老百姓们买布,就更加方便了。温饱问题,一直都是民生大事。若是陛下一举解决百姓们的穿衣问题,这个温字,不是已经达到了一大半了吗”

卫淇铭就是萧景曜最开始写信联系的那几个理工科大佬之一,家里开布庄的,还有自己的织布坊。这年头儿,布匹具有金钱和货物双重属性,虽然朝廷规定买东西都得用金银和铜钱,但某些情况下,拿布匹当硬通货,以物换物,完全没问题。

卫淇铭改进水力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