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2 / 3)

林珩 来自远方 5336 字 11个月前

士以戈矛顿地,沉重的声响撼动城池,继而震荡开来。

城头之上,姬典脸色雪白。

会盟大吉不算意外,可以说是预料之中。

让他恐惧的是巫老的出现。

上京的巫地位尊贵,一代又一代,追随王室数百年。今日却出现在诸侯的会盟仪式中,公然为这场会盟卜谶。

此举代表着什么

姬典不敢深想,也不愿深想,奈何惊惧如影随形,根本不想放过他。

城下又传来鼓声,比先时更加激昂。

竟是军仆推出数百辆大车,车上架起战鼓,赤膊的军仆站在鼓前,抡起鼓槌击打鼓面。每一次手臂交替,岩石般的肌肉便隆隆鼓起。冷风刮过,鼓手竟流淌汗水,蜿蜒过古铜色的脊背,浮现大片晶莹。

另有千人抬出长角,以铜铸造,前端长至地面,吹响时声音浑厚,堪比巨兽咆哮,震荡心神。

鼓角声交融,奏响最古老的礼乐。

上京众人神情骤变

,纷纷看向天子陛下,这是初代天子的礼乐”

初代天子命人谱成礼乐,在王室代代传承。平王在混乱中迁都,遗失部分曲谱,此后再未能演奏出完整的篇章。

谁能想到完整的曲谱竟握在诸侯手中,在会盟之日现世。

诸侯的队伍中,两名须发斑白的老人并肩而立,他们是曲侯和乐伯,先祖曾在王宫掌管礼乐,有功分封开国。

两国国土面积不大,还比不上大国氏族的封地。国内商业也不繁茂,远称不上富裕。

偏偏是这样两个国家,宫廷内藏有海量典籍。尤其是相关礼乐的记载,大国典藏也不能比,四大诸侯都是望尘莫及。

此次会盟,两国拿出珍藏的曲谱,用在仪式之中。

初代天子的礼乐象征正统,用在此时意义深远,不亚于巫老在仪式中现身。

“上京失礼乐,如天子失其鼎。我等家族传承,用之何妨”曲侯目光灼灼,虽已是耳顺之年,仍是耳聪目明,爆发出不亚于年轻人的锐意。

乐伯看他一眼,循着对方的视线望去,锁定一身玄色的晋王,心中了然。

看起来,曲国已有选择。

鼓角声中,诸侯陆续走下战车,徒步走向会盟台。

以林珩四人为首,众人分成四列,分别从四面登上高台。

林珩、楚煜、楚项和赵弼各踞一方,同时拾阶而上,一路登上最高处,站定在会盟台顶端。其余诸侯依爵位和国力分列在台阶上,皆是肃穆庄重,脊背挺直,仪表非凡。

会盟台顶端没有祭器,仅有一方石台,台上雕刻文字,铭刻今日盛事。

林珩四人各自取出祭文,面朝四方逐一宣读,先祭天地,后祀鬼神,定诸国之盟。

“今岁,诸侯盟,勒石以铭,天地鬼神共证。”

祭文的内容不尽相同,敬告天地之言却是一般无二。

祭文宣读完毕,在四人的带领下,诸侯同拜四方,其后签订盟书,在竹简上依次落印。

王朝建立四百余载,诸侯间征伐不休,各国结盟不鲜见,大国召集会盟的例子比比皆是。

今日的一幕却非同一般。

不是小国抱团取暖,不是附庸国寻求庇护,也不是大国虚与委蛇互相牵制,而是聚集各国国君共立誓言。

盟书上落有百枚印章,囊括天下雄主。盛景可比开国之初,不亚于初代天子分封诸侯。

仪式进行到中途,会盟台下点燃篝火,诸侯猎获的牺牲被投入火中,瞬间发出爆响,蹿起阵阵浓烟。

烟气缭绕,高台下的巫再次俯拜,在巫老的带领下唱诵巫言,为的不是卜谶,而是祝祷。

巫族的语言不以文字记载,只能口口相传。

作为巫族最后的传承人,巫老俯拜大地,仰望苍穹,声音不断拔高,唱出古老神秘的旋律,如山风、似溪流,比拟兽吼,仿佛鸟鸣。

伴随着唱诵声,一道阳光落向会盟台,台顶四人沐浴在光中,

袖摆振动,周身浮现金辉,仰之弥高,愈显英姿勃发。

这一幕落入视野,不免使人回想起多日前的那场祭祀。

祭祀生乱,大凶之兆。

会盟大吉,天地生辉。

两相对比,差别显著,何等令人唏嘘。

“武”

“威”

盟书签订完毕,诸侯陆续走下会盟台。

礼乐声又起,矗立在四周的甲士齐声呐喊,或以戈矛顿地,或以刀背敲击臂甲,铿锵之声汇入鼓角,组成一曲恢弘的乐章。

会盟台顶,林珩却不着急离开,而是停留在原地,驻足眺望。楚煜三人也慢下脚步,向同一方向望去,都在耐心等待。

四人迟迟不离会盟台,诸侯察觉到异样,纷纷停下脚步仰望高处,心中浮现疑问。

“怎么回事”

“晋王为何驻足”

城下诸侯心生费解,城头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