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2 / 3)

王蝴蝶思考了一下“百步之内抛射还好,一百五十步就见稀稀落落了,不过,虽不似夏、辽那般蛮勇,却也够用了。”

列队战斗呢她又问。

王蝴蝶就露出了为难的神色,“列队是列的,只是一用刀兵,阵线片刻就散了。”

她转头看看季兰,季兰在那笔耕不辍。

“能做到令行禁止么”

王蝴蝶犹豫了一会儿,“操练时倒记住了。”

言外之意就是拉出去打仗什么样,你是个机灵的,我就不说出来了。

“行,”她点点头,“我知道了。”

接下来是更艰难的问题,要拉五百人进山剿贼,需要多少物资

“出城多少里”李素问。

她想了一会儿,“不足百里,但至少三日才能走到。”

出南郑往北,奔着褒水去,几

个山民向导说,途中要走几条很隐蔽的山路,骡马是走不过去的,因此必须做好长途拉练的准备。

没怎么在山里待过,地道老汴京人的花蝴蝶就插一句嘴,“那个王善怎么一日便到了”

“他山路走的熟,又是只有一人,天不亮下山,天黑前就到了南郑,”她说,“咱们是不能比的。”

花蝴蝶就皱眉,“既如此,少不得雇些民夫,运送辎重粮草。”

“若雇役夫,日支铁钱四百。”李素立刻说道。

“雇多少”

“既入山需三日,路上若遇蹉跎,或是贼人逃走,来回便至少十日,”花蝴蝶开始飞快计算,“每人好歹十五日的粮草,才算稳妥。”

也就是说每个人需要三十三斤的粮食折合成现代算法,是四十五斤,这个重量让士兵背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要带役夫。

但役夫也不是不吃饭的所以带上他们,还得包饭

再加上路上的损耗,比如说装粮食的袋子散了,比如说下雨了,粮食发霉了,比如说役夫们的小推车忽然就翻进山沟里了。

“三百石的粮食是不可少的。”她算得很快,李素还有些吃惊地看了她一眼。

花蝴蝶倒是不惊讶,还很赞许地点点头,“有了这三百石粮食,虽不能保必胜,却足可全身而退了。”

帝姬没被这种赞许的目光冲昏头脑,“除却粮食,兵幕能运进山么”

没帐篷睡露天当然可以,但是非战斗减员严重啊

小推车能推得动吗不行的话,马车进不去山,整两匹骡子试试一匹百贯哎呀呀呀

季兰就在那里疯狂地记,笔尖快要擦出火花。

虞允文走在团练营里,两只眼睛扫来扫去,也快要扫出火花。

这军营显然不能与汴京城的禁军相提并论,可却也有许多新鲜的东西在里面。比如说,这些士兵的军规是很严厉的,操练时行差踏错一步,都有人立刻责骂几句,再不解气的,甚至挥了鞭子就打过来。

但士兵的面色红润,一看就知道吃得也很饱,到了饭时,他们甚至已经不会抢饭吃,而是捧着个破碗,有序地排队打饭吃饭,光看这一幕是让人万万想不到建营只有月余的。

他们也会在排队时偷偷闲聊几句,聊他们家里的事,聊团练营的事,甚至聊聊帝姬的事。

小郎君听到了,耳朵还是不自觉就竖起来了,陪他在营中走走的高三果恭维话说得不太好,但很敏锐,立刻就转过来看他。

不太君子,不好,不好,小郎君为自己不得体的行为脸红了一下,但还是问起来。

这座营很好,虽然搞成白鹿灵应宫的道童营有点搞笑,但重要的是它呈现出的秩序就一点也不像这种小朋友建起来的小郎君不经意地说,这一定需要大人的帮助吧

高三果对自己这个新朋友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立刻就答了,“怎么没有王都头是极辛苦的,还有李主簿”

小郎君记在心里,又继续问,“我想也是,帝姬千里迢迢来此,京中岂无安排呢”

高三果就很诧异地看看他,“什么安排”

“比如说,”小郎君说,“帝姬是韦娘娘膝下养大,康王殿下难道不记挂”

“当然记挂,还差人送过许多汴京的糖果,很好吃”高三果迅速跑偏,“待我回去,分你些”

小郎君就尴尬地看着他,直到迟钝的小都头也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你是说这团练营,还有兵书吗”小都头就乐了,很自豪地挺挺胸,“这是帝姬一点点教给我们的”

小郎君就吃惊了,甚至有些敬畏,“朝真帝姬她竟知兵吗”

大部分战前准备问题都已经捋清了,李素这间简陋的书房里,所有人都是一脸疲惫。

“且先这么着吧,”帝姬站起身,“余下的主簿准备着,支用钱帛时,差季兰写个文书送过来记上就是。”

在座所有人都起身了,得恭送帝姬出去。

花蝴蝶原本一脸的神游天外,起身时忽然像是想起什么。

“帝姬,还有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