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 Chapter126(2 / 3)

滚滚,但没爆发疫情。”

西格“普瓦松博士的家里或学校呢还有其他与他走得近的人患病吗”

马尔萨斯医生摇头“暂时没有听说与他相关的病患被送来。我也问过,他说没听说周围有人发病。

我看了普瓦松填写的信息。他在伦敦独居,工作地点是伦敦大学物理学院,家庭住址是贝克街111号,紧急联系人是天秤律师事务所的卢宁律师。近一周,我院没有接受过这些地点送来的病患,它们也没登上疫情通报的报纸新闻。”

这就有些古怪了。

普瓦松博士喜欢干净,不能说是有洁癖,但把爱干净当成了日常生活习惯。

霍乱的潜伏期不长,多数是13天。他工作与生活的区域近一周没有爆发疫情,他是怎么染病的呢

布兰度决定过后要详细查一查,说不定有病症较轻的患者没有去医院,也就没有被记录在案。

她问“马尔萨斯医生,我们可以看一看尸体吗”

马尔萨斯医生“可以,现在尸体还在医院,但停尸房的床位很紧张,今天晚间应该会被他的律师接走。”

三人去往另一栋楼。

自从霍乱爆发,整个医院人满为患,连停尸房也不例外。

规定死者必须在三天内被运走,否则会被统一送去公墓附近的停尸地。

当下,布兰度与西格见到了普瓦松的尸体。

很难想象原本的健康青年成了一具脱形僵尸,而伦敦近几个月以来“僵尸”不少见,都是典型的腹泻脱水死状。

两人又向马尔萨斯医生借阅了普瓦松入院后的详细病程记录,先离开了医院。

接下来准备先去找卢宁律师,再去普瓦松的学校与居住地瞧一瞧。

没有坐马车。

这三处地点距离不算远,可以步行。

西格“您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普瓦松的死因不是霍乱”

这个问题来得一点也不突兀。

布兰度也有相同怀疑。

霍乱是传染病,可是普瓦松经常接触的人群、他的生活工作区域都没有爆发疫情。

“尽管从病症上来看,他的病发症状与患了霍乱相同,但事实上有其他疾病也会导致相似症状,比如砷中毒。”

布兰度“如果能够对他尸检就好了,请摩根教授查一查他体内有没有霍乱弧菌。”

英国的解剖法已做修改,不再是只有犯下杀人罪的死刑犯才能被送上解剖台。

即便如此,解剖这种行为仍未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同。

从普瓦松之死来看,他像是得了霍乱去世。

即便没有接触污染水源与食物,但是经过了工业空气污染区。

从这一条,瘴气论支持者们就有理由去说普瓦松是死在霍乱里,而不是遭遇谋杀,那凭什么让他被送去尸检。

以如今的普遍思维,普瓦松的家人也绝无可能同意将他送去解剖。

不过,意外时有发生。

布兰度与西格见到了卢宁律师,获知了一个好消息。

普瓦松在遗嘱中表明,要把遗体捐献给伦敦大学医学院用于解剖教学。

在1833年,这种献身奉献的精神很罕见,但确实符合普瓦松追求科学的一贯思想。

普瓦松尚未结婚,而遗嘱是三年前立的。

当时,他的母亲还活着,也认可了这份遗嘱。

至于他的父亲,是在十年前已经去世,不可能征求对方的意见了。

“知道这个安排的人只有两个。”

卢宁律师指了指自己,“捐赠遗体的遗嘱,只有我与我的当事人普瓦松知情,还没与伦敦大学医学系商议进一步的手续。”

“普瓦松先生的意思是等过些年再与医学院方面洽谈具体流程。

我了解他的意思,他没想过正值壮年时会突然病倒,快到

没有时间做更多安排就去世了。”

遗嘱提了要捐遗体,可具体怎么捐的步骤全都没想好。

卢宁律师“两位对他的真实死因有所怀疑的话,不妨与伦敦大学医学系商谈,安排尽快进行一场病理尸检。”

“好。”

布兰度与西格立刻答应,脚步不停地赶去了伦敦大学。

7月3日,夜间十点。

夏日伦敦,刚刚天黑。

瘴气论的坚定支持者尼希米,叩响了圣约翰教堂的侧门,前来寻找富顿神父。

尼希米一脸兴奋,“神父,你一定想不到我带来了什么好消息。那个伦敦大学的普瓦松昨天得霍乱死了。

听说他死前把bb调查组给一通狂骂,终于承认霍乱是因为瘴气致病,而这个倒霉蛋在6月29日去过排废气很严重的查理造纸厂。”

富顿神父晃了晃手中的酒杯,冰块撞击发出了清脆响声。

他笑着说“很好,您有文章可以写了。此次事件会是您对水源污染论的一次强有力的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