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既然开口,我自然会留心,可是去找她的多半不是等闲之辈,都也是些官宦子弟,有时候我”
卫玉道“知道。我会尽快。”回想林枕纱昨儿那颓然近绝望的神情,“也许,嬷嬷可以先告诉她,有人在给她想法儿,至少让她心里”
“让她心里有个念想。”苏嬷嬷接口“这个容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卫玉拿出一锭银子,苏嬷嬷急忙拦住,道“用不着这个,小卫学士吩咐的,我自然会上心的。”
“这也是我一点心意,你收了便是,”卫玉把银子推了过去“何况若有打点之处,也能用得上。”
苏嬷嬷见如此说,也便收了起来“那我赶紧回去看看。”告辞离去。
卫玉看都布置妥当,总算能稍微舒一口气。
阿芒跟着卫玉从萧府到昭王府,如今来到教坊司左右,他便时时刻刻往教坊司张望。
等看到苏嬷嬷来到,跟卫玉碰头又离开,阿芒毕竟不是真的傻,就问卫玉找苏嬷嬷做什么。
卫玉也担心阿芒再乱来,便道“我在想法儿,看看能不能帮忙救救林小姐。”
阿芒一听,眼泪几乎都涌出来“我就知道玉哥儿是最好的。”
卫玉叹道“我也不过是对得起自己的心罢了。”
上了车,本来是想回东宫的,路上却又想起了萧太清说的那些话,尤其是有关于什么她是女孩儿、将来之类。
卫玉越想越是刺心,索性吩咐,不回东宫,只去紫薇巷。
早年卫玉被萧相放在纪王身边,起初差不多是纪王的伴读,她天资聪颖,日日熏陶,学问不比一些大儒要差。
李星渊也不肯辜负她的天份,就安排她去考科举。
纪王铺路,加上卫玉本就出类拔萃,先是顺利过了乡试,而后参与会试,从举人一跃到了进士。
但就在进行殿试之前,有人检举说卫玉乃是纪王府出身,恐怕是考官有偏袒的嫌疑,故而并未参与殿试,却只去了翰林院。
卫玉在翰林院做了半年的编修,她性情温和,学问又好,与人无争,年纪且不大,便都她称为“小卫学士”。
原先卫玉自从跟随李星渊上京后,虽一直在一处,但从李星渊入主东宫,她到底不是个太监,也不是什么伺候的人,总是跟在太子身旁也不是那么一回事。
幸亏萧相想的周到,早在紫薇巷里寻了个不错的小宅院,作为栖身之地。
只不过虽然有这一个地方,但多是为了对外有所交代,大部分时间她还是住在东宫。
卫玉也从没觉着有什么不妥,毕竟太子已经是她觉着如家人一般的存在。
可是这一次在外“历险”回来,卫玉的心境改变,又因为萧太清的话,心想还是去紫薇巷罢了。
卫玉才下车,就听到汪汪声响,门内有人道“花嘴,你又叫什么”
“懒丫头,别只顾玩儿,”另一个苍老些的声音道“方才听见车响,去看看是不是有人来了。”
一个小丫头将门开了半边,探头探脑向外张望,一眼看到卫玉,喜的叫道“周叔,真的是主人回来了”
此时一只嘴巴花白的小狗儿也从门缝里挤出来,向着卫玉汪汪叫了两声。
那丫头一把将门打开,又呵斥道“花嘴,这是主人,不许乱叫。”
卫玉俯身把那满地乱钻的小奶狗抱起来,笑问道“青青,这是哪里来的”
叫青青的丫头道“是我买菜的时候路上捡的,周叔不叫我养,我说主人一定喜欢,他才肯暂时留下。”
这会儿那奶狗仿佛知道自己的命运在卫玉手中了,钻在她怀里哼哼叽叽,撒娇似的。
此时里头的门房老周也急忙迎出来,满眼惊喜“主人,真的回来了,您没事吗”
卫玉抚摸着狗子,道“好端端的呢。”
老周的眼睛泛红“是是,好好的我是高兴的昏了头了。”他看着卫玉身后的马车“有什么东西要拿进去的”
卫玉道“没有,不用忙。”抱着狗儿便进了门。
老周看看马车,又赶紧吩咐青青丫头“快,快去烧水烹茶”
因为卫玉不经常回来住,这院子只有老周跟青青看护,但他们两个很是勤快,几乎天天打扫,屋子收拾的极为干净整洁。
老周又问晚上吃什么,卫玉并不觉着饿,便没叫他们忙,只顾逗弄那小狗。
阿芒则被卫玉打发回东宫告诉一声,免得太子殿下不知她跑到哪里去了,半个多时辰阿芒回来报说太子在宫内,他已经告诉了东宫的内侍。
不料刚入夜,院门被敲响,阿芒跳起去查看,原来是崔公公所派内侍,竟是叫她即刻回去。
卫玉心中很不情愿,那小太监却好话说尽地催促,卫玉不想为难他,只能出门上车,往东宫而去。
正过朱雀街,就见是步兵衙门的人,急匆匆跑过。
卫玉正不知何故,另有一队兵马过来拦住喝问,小太监喝道“不长眼睛啊,这里是东宫的小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