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5 章(2 / 3)

是抗旨。就算他出了京都,荆州封地已经被朝廷控制,也没有他的容身之所,带着钱财去别的地方东躲西藏的日子他也很难过下去。

他也想过尽全力把赵凛杀了,不说官兵借着保护他为由把静王府层层叠叠围住。老皇帝要他死,就算没了赵凛也会有周凛、王凛

唯一的办法似乎只剩下谋反了

但他手上能用的人有线,即便御林军、禁军、千机营、宫里和六部都有他的人。他也没办法杀到皇宫,把狗皇帝从皇位上拽下来。

就在他几乎愁白了头时,王翰林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小太子风寒迟迟不愈,隐有早夭的迹象,老皇帝不日要带后妃去南城外皇家国寺上香为太子祈福,祈求神明保佑。

护国寺他从前去过无数次,那里远离京都,又树木茂密。若他带上所有的死士,再加上隐藏在禁卫军、御林军、千机营里的死士、还有秉笔太监

和王美人。三方人马,来个出其不意,有很大机率能把狗皇帝弄死。

万一失败了,他也能在众多死士的掩护下一路南下

怎么看都比被困在城里等死好

细细思索了一番后,当天静亲王就让守在外头的官差把刑部顾尚书请来了,请求他帮忙上奏皇上。他也想同行,去护国寺给自己已故的母妃点一盏长明灯。

顾尚书迟迟不应。

静亲王咬牙威胁“本王无法去荆州亲祭母妃,如果这点要求六部都不帮,那大不了玉石俱焚。”

顾尚书深吸一口气下官只负责上奏,至于皇帝能不能让王爷去,那就看天意了。”

静亲王拧眉“本王不要天意,顾大人回去告知其余五位大人,若是本王没办法给母妃点长明灯,那本王就把这么多年贿赂六部的账本呈到御前。”

六部的人委实太不要脸,过完河就拆桥。先前他帮他们搞赵凛,他们前脚刚给自己放归的折子,后脚就让人偷了去。

他找几个老家伙质问,几个老家伙还不承认

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再不帮忙,就真玉石俱焚了

顾尚书也感受到他的决心,再三确定问“王爷真的只是去给太妃点一盏长明灯”

静亲王不耐“自然作为儿子,无法尽孝,亦没有披麻戴孝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理应供一盏长明灯。”

顾尚书起身“王爷大孝,您在家中静候消息就是。”

很快,不过两日,皇帝准许静亲王一同上护国寺的圣旨就下来了。静亲王接过圣旨笑得极其讽刺六部这些老家伙,果然要逼一把才用心办事。

等他当了皇帝,第一个就先把赵凛杀了,第二个就把六部的老头子全下大狱

静亲王拿到圣旨后,又找来王翰林,开口就是问他可有找到传位诏书

王翰林面有喜色“找到了,本官派去的人在云中一代找到了太妃的贴身婢女绿湖,传位诏书就在她手里。本官已经命人将诏书取回,护国寺祈福前后就能到。”

“真是天助我也”静亲王兴奋,让他找到现任禁卫军副统领易奘通知静王府所有暗桩,护国寺祈福那日准备行动。

王翰林面有难色“王爷,易副统领前几日就被皇上派去皇陵了,只怕短时日没办法回来。”

静亲王诧异“皇帝怎么会派他去皇陵”

王翰林解释“皇陵被盗,守卫皇陵的侍卫也被杀了许多。皇上震怒,原是想让禁卫军大统领去调查此案,但易副统把大统领支走了,主动请缨去捉拿窃贼”

静亲王蹙眉,烦躁的开始揉太阳穴这易奘只怕是贪功冒进

等他来部署是等不了了,静亲王拧眉沉思时,王翰林主动道“王爷,你就把通知暗桩的任务交给下官吧,下官一定誓死完成任务”

静亲王瞧着他,有些犹疑,王翰林情真意切继续道“王爷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下官万死无法

报答您的恩情。下官虽没有大才,但这等小事一定替王爷办妥”

静亲王终于松动,取出一份名册交给他,道这上面都是静王府暗桩的主要人员,你务必亲自一一去通知。”说着又从怀里拿出一枚私人印签递给他,“你拿出这个他们自然会信你,告知他们,等本王同皇帝进去正殿后,摔灯为号,立刻动手”他手里有太多王家的把柄,他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再加之王翰林一直视他为救命恩人。相处十几年,他自信王翰林绝对不会背叛他。

王翰林接过名册和印章,朝他深深一礼“事成之后,望王爷遵照之前的承诺纳小女为妃。”

静亲王颔首“这个自然”一个人有所求才会更尽心尽力的替他办事,口头承诺他向来不吝啬。

王翰林千恩万谢的走了,等出了静王府直奔赵凛府上,把名册交了出去。赵凛拿着名册仔细看过一遍后,道“其余人你就不必通知了,就通知千机营大统领韩振即可。”

王翰林担忧“那静亲王会不会再派人打探情况”

赵凛“本官会让大理寺的人再加派人手,绝对不会让静王府的人有机会和名册里的人接触